前言&张寄谦 1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 3
绪论(上) 法国在越南势力权利之起源 3
(一)法越宗教之接触 3
(二)法越经济之接触 9
(三)法国通越交涉之失败(1777—1825) 15
(四)支那交阯殖民地之成立 24
绪论(中) 北圻问题之由来 31
(一)澜沧江探测结果之失败(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1868) 31
(二)堵布益开放红江之企图 36
(三)杜白蕾安邺之雄心勃勃 41
绪论(下) 中国之宗藩关系问题 47
第一章 法国之观望时期(1874—1879) 52
(一)柴棍政治条约(1874年3月15日)订立之背景与性质 52
(二)法越柴棍商约(同年8月13日)之成立 60
(三)柴棍条约实行之交涉 62
(四)柴棍条约实行之困难及杜白蕾之弃约论 67
(五)柴棍条约与中越宗藩关系 69
第二章 中法之和平交涉 74
(一)法政府政策之变更与曾纪泽首次之折冲(光绪六年至七年1880—1881) 74
(二)法国拒绝讨论原则问题(光绪七年八月至八年八月1881年9月—1882年9月) 81
(三)中法首次妥协之失败(光绪八年十月至九年三月1882年11月—1883年4月) 89
(四)李脱上海之交涉(光绪九年五月1883年6月) 97
(五)沙相之中立地带提议(光绪九年八月十五日1883年9月15日) 106
第三章 中法之明交暗战 119
(一)滇桂之出兵(光绪八年至九年四月1882年—1883年5月) 119
(二)唐景崧之招抚黑旗 124
(三)黑旗之孤军苦战(光绪九年四月至八月1883年5月—9月) 128
(四)华军之进展与山西之失守(光绪九年十月至十一月1884年11月—12月) 134
(五)滇桂之谋会师与北宁之失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甲申二月1883年11月—1884年3月) 139
(六)桂军之节节败衄(光绪十年二月至三月1884年3月—4月)与滇军之撤退 146
第四章 中法之乍和乍战 149
(一)天津条约(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1884年5月11日) 149
(二)北黎之冲突(光绪十年闰五月初一日至初二日1884年6月23日—24日) 166
(三)北黎冲突之责任问题 175
(四)北黎冲突之善后交涉 183
第五章 海疆之骚扰 194
(一)法之决攻闽台 194
(二)基隆之战 197
(三)马江之役 199
(四)孤拔与茹费理意见之龃龉 204
第六章 北圻战事之再起(光绪十年甲申七月至光绪十一年乙酉三月1884年8月—1885年4月) 208
(一)桂军两路之挫衄(光绪十年甲申七月至八月二十三日1884年8月—10月11日) 208
(二)滇军东下之被阻(光绪十年甲申八月至光绪十一年乙酉正月1884年9月—1885年2月) 214
(三)法军之大举与谅山之失守(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85年2月13日) 217
(四)宣光之解围(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七日1885年3月3日)与镇南关之陷(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九日1885年2月23日) 221
(五)华军之复振(光绪十一年二月至三月初1885年3月—4月) 224
(六)边军之全撤 228
第七章 各国之调停 230
(一)美国之独任调停与仲裁之提议(光绪十年甲申闰五月至七月初1884年7月—8月) 230
(二)德京之直接交涉与美国之继任调停(光绪十年七月至八月1884年8月—9月) 233
(三)英国之调停(光绪十年八月末至十一月1884年10月—12月) 237
第八章 巴黎和约 242
(一)金登干与茹费理之重提和议(光绪十年十二月至光绪十一年乙酉正月1885年1月—2月) 242
(二)伦敦柏林天津和议之活动(光绪十一年乙酉正月1885年2月) 248
(三)金毕草案之研究与全权问题(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初六日1885年3月1日—3月22日) 252
(四)法国之附带说明书拟案与巴黎草约之签定(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1885年4月4日) 259
附录(一)中文参考书目举要 265
附录(二)法文参考书目举要(英文附) 267
中西文索引 298
附录 298
语言与历史——附论《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 298
成吉思汗生年问题 305
辛亥革命前五十年间外国侵略者和中国买办化军阀、官僚势力的关系 313
我国南沙群岛的主权不容侵犯 328
西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332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产阶级发展的关系问题——从募集商人资金到官僚私人企业 337
关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性质和道路——论官督商办 362
论郑观应 388
邵循正著述要目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