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我”是什么?——从个人同一性问题谈起 8
1.1 从记忆标准到心理连续性原则 9
1.1.1 记忆标准的三个理论难点 9
1.1.2 心理连续性原则 10
1.1.3 “身体变换” 12
1.1.4 自私与同一性 14
1.2 反心理连续性标准与动物主义 15
1.2.1 裂脑移植与空间传送 15
1.2.2 回应与发展 17
1.2.3 动物主义与生命连续性标准 19
1.3 构成主义与四维论 21
1.3.1 构成主义及其问题 22
1.3.2 四维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25
1.4 小结:未完成的动物主义 28
第2章 丹尼特:作为叙事重心的自我 32
2.1 另一种现象学 33
2.2 笛卡儿剧场与笛卡儿唯物主义 34
2.3 作为叙事重心的自我 35
2.3.1 自我与物体的重心 35
2.3.2 自我与虚构人物 36
2.3.3 多重草稿模型 37
2.3.4 意识的起源 39
2.4 丹尼特自我观的应用 43
2.4.1 多重人格现象 43
2.4.2 永生问题 44
2.4.3 脑裂现象 46
2.4.4 意向性与感受性质 47
2.5 小结:丹尼特自我观视域下的个人同一性问题 52
第3章 “自我”是一种主观经验——托马斯·梅辛格的表征主义自我-模型理论 56
3.1 世界的呈现:从内在表征到现象性表征 57
3.2 自我的呈现:表征系统中的自我-模型 62
3.2.1 内在的自我-模型 63
3.2.2 幻肢综合征 65
3.2.3 机器人中的自我-模型 69
3.2.4 橡胶手幻象实验 70
3.2.5 离体经验 73
3.2.6 自我的中心化与现象性 76
3.3 小结:作为主观经验的自我 78
第4章 自我与意识经验的反身性——环境、经验与思维之间的信息动力学 81
4.1 从世界到心灵——动力学的视角 82
4.1.1 定点与结构性关系 82
4.1.2 观念、经验及其背景 84
4.1.3 有意识的经验 88
4.2 感受性质问题的重释 90
4.2.1 知识论证与“光波试纸” 90
4.2.2 光谱倒置与经验对背景的依赖 94
4.3 自我与经验的反身性 100
4.4 小结:失落的自我 102
第5章 失落的“自我”——对个人同一性问题的再考察 105
5.1 对心理连续性标准的再解读 106
5.1.1 心理连续性为什么有吸引力? 106
5.1.2 自我的连续性 109
5.1.3 另一种意义的记忆标准 111
5.2 认识论的个人同一性问题 113
5.2.1 反生命连续性标准 114
5.2.2 认识论的个人同一性 116
5.3 小结:被解构的自我 120
结语 121
参考文献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