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引航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兴林著
  • 出 版 社: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810839686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1

卷一 书论妙语解读 7

第一辑 书法认识篇 9

书法是心画 11

书法起源于自然 12

书法中须化入某种形态 13

书法的笔画是划分界限 14

书法是神情飞驰的体现 14

书法具备世间万物的情态 15

书法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 17

书法是一种豁达大度 18

书法有无声之音 19

书法是最简练的艺术 19

书法横竖都成意象 20

书法是得意而忘像 21

书法是世间万物的造化 22

书法中的字要像活生生的人一样 23

书法洋溢时代气息 23

书法与人的本性自然规律相通 24

书法是表现着“自我”的高层次艺术 24

书法是展现人生追求的艺术 25

书法是对自然的一种创造 26

书法是一种造型艺术 27

书法是最能够表现个性的美术 27

书法可当图案画来看待 28

书法是特种艺术 29

书法是最高艺术 30

书法是纯美术 31

书法是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32

书法是一种节奏艺术 33

书法是因情而生字 34

书法是要强调出那要紧的线 35

书法是一门姐妹艺术 36

书法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 37

书法几同金石之声 38

书法之美是造型运动的美 39

书法是国宝家珍 40

第二辑 功能发掘篇 41

书法能够陶冶心灵 43

书法让人喜而不厌 43

书法自是人生一乐 44

书法远胜打麻将 45

书法可为妙文增辉 46

读书人以善书法为荣 47

书法有如美食良药 48

书法可以玩世而流名 49

书法可以自娱 50

作书能养气助气 51

书法是一种特健药 52

书法可用以自遣自娱 52

书法可表达民族美感 53

作书可以写景寄情绘音 54

书法可以终身向往 55

书法能令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6

第三辑 正本清源篇 57

秦书八体 59

章草产生于汉代 60

爻画是书法的雏形 61

书体有十种源流 62

草书楷书的不同在于笔势 63

今草起于晋代 64

用笔也有源流 65

行书的流变 66

名师高足代代相传 67

学书要通大篆 68

书法应追求遒媚 69

学书要各体兼备 70

唐代书法瘦变肥肥变瘦 71

碑与帖不能混淆 72

真草都用“盘纡” 73

书法艺术具有时代风格 74

书法分北派南派 76

甲骨文中有笔法 77

文字造型源于物象 78

书法要从民间吸取新鲜血液 79

古老的书体仍有生命力 80

书法从象形发展到谐声 81

第四辑 学书妙方篇 83

学书须“画地画被” 85

学书要学“七日兴叹” 86

学书最怕心力懈怠 87

学书应该自卑 88

学书要终生攻之 89

学书要在工夫上见高低 90

学书非天成 90

学书应“笔秃千管” 91

学书以取神气为佳 92

学书要日日动笔 93

学书须得趣 94

学书得力于学力 95

学书要有工夫 96

学书莫要沾邪气 97

学书忌畏忌怠 98

学书要“智、学”并进 99

学书“须到愁惨处” 100

学书入神品位要高 101

学书要追摹不停 102

学书要有英雄胆略 103

学书不可伪装 104

学书全靠自己研求 105

学书要数过“困境” 106

学写字先学执笔 107

初学先写大字 108

始学“不可尽其形势” 109

攻书五部曲 110

初学要先立筋骨 111

学书八环节 111

学书要会观察大自然 112

学书要懂得一个“溢”字 113

学书贵在得“妙处” 114

学书要正草兼备 115

学书须看古人真迹 116

学书无非是掌握“两条” 117

学书有“三戒” 118

学书功夫分“三段” 119

学书不能“依傍时人” 120

学书当学用墨用笔之妙 121

学书要知“墨道之最” 122

学书要明“第一义” 123

学书要备“六要” 124

学书须“三明” 125

学书须“分门别户” 126

学书不能认定一人一帖 127

学书可从篆书入手 128

学书要“有笔而少墨” 129

学书不必受一家一派所限 130

学书要求“内劲外秀” 131

学书要“遍学百家” 132

学书最好能在墙壁上书写 133

临摹要熟视古人书 134

要分清“临摹之别” 135

学书要朝夕观看字帖 135

临书要努力“得精神” 137

临摹要“会群妙于一心” 138

学书须“背帖” 139

临帖要先了解作书人性情 140

临摹要“遍仿各家” 141

看帖临帖两者不可偏废 142

学书不可只求形似 143

临摹“五点论” 144

“对临不如背临” 145

临摹贵在“心摹手追” 146

临帖不是摹古 147

临摹最好“三套功夫”并用 148

第五辑 技法把握篇 149

一、执笔 151

执笔“须尽一身之力” 151

执笔在于“便稳” 152

执笔贵在“用意精至” 153

涩快轻重要配合运用 154

运笔“八字真言” 155

执笔歌 156

运笔须通身协调运动 157

执笔当用“五字法” 158

写小字最好也悬肘 159

执笔松紧要恰到好处 160

点画要有立体感 161

执笔应懂“拨镫法” 162

二、运笔 163

用笔要会凌空取势 163

用笔要笔笔“灿灿分明” 164

运笔要富于变化 165

运笔“三要” 166

作字须用数种意趣 167

作字要从容而慎重 168

运笔要力求“不疾不徐” 169

运笔要迟速得宜 170

运笔当如“画沙印泥” 171

点画之间变化多 172

用笔之力不在力 173

落笔时要凌空起步 174

运笔可在空中练 174

运笔不须笔笔中锋 175

运笔不能随意 176

运笔应懂“蹲锋入纸” 177

运笔以方圆为主 178

笔毫动作就像双脚行走 179

运笔要“逆入平出” 180

用笔须辨方圆轻重 181

用笔要富于变化 182

用笔的精粹 183

用笔当刚柔相济 184

三、结体 185

书法形势如军阵 185

作书不能“状如算子” 186

结体“八不宜” 187

疏密长短怎相宜 188

布白三部曲 189

结体技巧 190

结体“四难” 191

真书莫“以平正为善” 192

结体“因时相传” 193

上下左右巧布置 194

要从“黑白”两处求法度 195

“实处”之妙生于“虚处” 196

“中宫”统领“八宫” 196

下笔要会许多变化 197

“不稳”自有高境界 198

“胸有全纸,目无全字” 199

无字之处也有字 200

无墨处也能造妙境 201

怎么避免“状如算子” 202

字形要出人预料 203

第六辑 创作要领篇 205

一、怎样胸有全局 207

作书前要“默坐静思” 207

作书时要“心正气和” 208

作书须知“乖合论” 208

作书当求与众不同 210

作书前要胸有全局 211

作书不可偏废“九生法” 212

作书大病是“轻佻” 213

作书须知“十戒” 213

作书要善用万物 214

作书前要“定志”“养气” 215

作书要做到“三要” 216

作书要自然进入佳境 217

作书要草意笔法兼收 218

作书应求草率 219

作书“不必十分到家” 220

作书要动静相治 220

作书应“心空笔脱” 221

作书须“迟速互救” 223

作书莫忘“法度”“气魄” 223

作草书要“气足”“形完” 224

作书要待有兴时 225

作书先使头脑中有一无形格式 226

作书不能随人意 227

作书要会“触电” 227

二、怎样寄寓性情 228

作书要“先散怀抱” 228

作书要以“神采为上” 229

作书要明各体特点 230

作书应“筋多肉少” 231

作书要胸中有个天大字 232

作书要有神气骨肉血 233

作书要稳险老润 234

作书应“有筋骨血肉” 235

作书要中沉外丽 236

作书要“瘦而腴”、“肥而秀” 236

作书务求沉着痛快 238

作书须“刚柔相济” 238

作书应宁丑勿媚 239

作书要明了各种笔画的作用 240

作书应如“云水树石” 241

作书要“重筋节” 242

作书宁瘦勿肥 243

学书“当自形质始” 243

作书要有表现筋骨肉血的技法 244

作书“七要” 245

三、怎样出神取韵 247

作书以出神为上 247

作书要求“众妙攸归” 248

作书“以韵为主” 249

作书求风神“八须” 250

作书要兼有“沉着痛快” 251

作书要“悟入” 251

作书要有一派“天机” 252

作书不可有霸气 253

作书要有“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254

作书要入“我神” 255

作书要会枯中取韵 256

作书有韵要去“五病” 256

作书成家“三要素” 257

四、怎样继承创新 258

作书要突出“我”字 258

作书“似”则俗 259

作书要会变体 260

作书要“自出新意” 261

作书要“总而成之” 261

作书不能泥古 262

作草书要不忘合于法度 263

作书要使胸中“纵横有像” 264

作书要撷取诸家法意 265

作书要能“入帖”“出帖” 265

作书要实出己意 266

作书要从平正中创出新意 267

作书须“处处有我” 268

作书要“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 269

作书要从“无我”到“有我” 270

作书不能“尽信法” 271

作书要创作新字形 272

作书要学碑帖中的模糊处 273

作书要先“读千碑” 274

作书创新不是乱涂 275

作书不能过早强调个人风格 276

第七辑 书作鉴赏篇 277

书法“多力丰筋”为好 279

欣赏书法要反复观看 280

书法优劣有品格品位 281

书法佳作并不美观 281

书作可分五个等级 282

鉴赏书法要会书法 284

笔意“四贵四不贵” 285

板桥为何爱学且园书法 285

书法佳作离不开“深沉” 287

欣赏书法看“十美” 287

欣赏书法是“静变动” 288

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修养 289

欣赏书法有六条标准 290

书法佳作是一股“生命之流” 291

书法欣赏有几项原则 292

欣赏书法名作要进行艺术再创造 293

品评书法要寻找各种感觉 294

好书法使人不觉其好 295

第八辑 书品人品篇 297

贤人的书作才能流传 299

品评书作要看人品 300

书作可辨人的邪正 301

学书要“胸中有道义” 303

人品关系到书品 303

人品高书品才能高 304

“人正则书正” 305

要依靠修养去领悟书法本质 306

学书要重品节 307

学书首先要立品 308

学书要“甘于淡泊” 309

书法要体现人格 310

学书不能追名 311

书法何以“柔媚” 312

第九辑 书家修养篇 313

学书要向万事万物学习 315

书法重在抒发内心情感 316

学书要技道俱进 317

学书要多读书 318

学书要知力并进 319

书法与人的学识气质直接相连 320

学书要搞通书法的意趣 321

学书要善于触类旁通 322

学书要先做学问 323

写字何以“剑拔弩张” 324

学书“功夫在书外” 325

第十辑 宗师形象篇 327

一、王羲之 329

羲之可与钟、张比 329

羲之书作“允为上之上” 330

王羲之古今一人 331

羲之“作草如真、作真如草” 332

右军书:“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334

右军手迹临摹多 334

二、王献之 335

献之书法多媚趣 335

献之绝笔章草胜父亲 336

献之草书胜羲之 336

献之行草古今独绝 337

献之草书“入神品” 338

献之开“尚奇之门” 340

三、欧阳询 341

欧体险劲超过王羲之 341

欧阳询“八体尽能” 342

欧体体方而笔圆 343

欧体清劲秀健 343

欧体世上最流行 345

学欧容易入门 346

四、虞世南 347

虞书神态气韵如献之 347

虞书“得智永笔法” 349

虞书“过于纯熟” 349

虞书承前启后 350

虞书可与二王并肩 351

虞书内含筋骨 352

五、褚遂良 352

褚书美若婵娟 352

褚书采用多种笔法 353

褚书“瘦硬通神” 354

褚遂良“将笔提空” 356

褚书“如鹤游鸿戏” 356

六、孙过庭 357

孙过庭博学多才 357

孙过庭得意之作不减二王 358

孙过庭《书谱》是“草书至宝” 360

七、李邕 361

李邕是“书中仙手” 361

李书不像“乍富小民” 362

李邕行书如大象 362

李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365

李邕点画如“抛砖落地” 366

八、张旭 367

张旭草书狂怪而入规矩 367

张旭狂字来自狂态 368

张旭楷书也擅长 370

张旭草书肥劲精绝 371

张旭颠又不颠 372

张旭不是“书工” 373

九、颜真卿 374

颜真卿得张旭笔法真传 374

颜书“如忠臣烈士” 375

颜书雄视千古 377

颜书“纵横有像” 378

颜书法外求法 379

颜书为“恶札”之祖 380

颜书不清畅 381

十、怀素 382

怀素草书天下独步 382

怀素作书如闪电 383

怀素以狂继承颠 385

怀素醉时作草书 386

怀素观云悟笔意 387

十一、柳公权 388

柳公权从学王入手 388

柳书学颜又变颜 389

柳书“瘦而不骨露” 390

柳字横竖同重 390

柳书便于初学 392

十二、杨凝式 393

杨凝式为颜书后第一人 393

杨凝式为书中豪杰 394

杨凝式号“杨风子” 396

杨书把真草笔法融会一起 397

杨凝式“行草第一手” 398

十三、蔡襄 399

蔡襄当为一代主盟 399

蔡襄创立“散草” 400

蔡书誉为“本朝第一” 401

蔡书各体都精妙 402

蔡书最为平易 402

十四、苏轼 404

东坡一生喜爱书法 404

东坡当为宋朝第一善书 405

东坡书法充满书卷气 406

东坡书法寄妙理 407

东坡中年晚年书风大异 409

东坡字“肥而不俗” 410

十五、黄庭坚 411

黄庭坚以势运腕 411

黄庭坚观荡桨悟用笔 412

黄庭坚变体自成一家 413

黄字多“战掣笔” 414

黄字“清癯雅脱” 415

十六、米芾 416

米芾书法“风樯阵马” 416

米芾集古自成家 417

米芾运笔如跳丸舞器 418

米芾写字如画竹 419

米字并非不可学 421

十七、赵孟頫 422

赵字为当代第一 422

赵字各体都有渊源 424

赵字“各体俱有师承” 425

赵书“远接右军” 426

赵书领一代风骚 427

十八、董其昌 428

董书多率意 428

董其昌为一大宗师 429

董书“神气寒俭” 429

董书明朝第一 430

十九、王铎 431

王铎临古“如灯取影” 431

王铎创临相间终身不变 432

王铎心中“三不服” 435

王铎书法胜董书 437

王铎可谓“中兴之主”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