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
第二章 中医学生理基础 5
第一节 藏象学说 5
第二节 气血津液学说 9
第三节 经络学说 10
第三章 中医学病理基础 12
第一节 病因 12
第二节 发病 19
第三节 病机 25
第四章 病情观察与诊断 41
第一节 望诊 41
第二节 闻诊 44
第三节 问诊 46
第四节 切诊 47
第五章 中医学辨证体系 5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51
第二节 脏腑辨证 55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68
第六章 中医学治则与治法 71
第一节 治疗原则 71
第二节 治疗方法 78
第七章 心脑病证 87
第一节 心悸 87
第二节 心痛 102
第三节 胸痹 117
第四节 心衰 124
第五节 痴呆 137
第六节 中风 141
第七节 眩晕 144
第八节 痫病 145
第九节 癫狂 150
第十节 健忘 157
第十一节 神昏 159
第十二节 多寐 164
第十三节 不寐 165
第八章 肺系病证 168
第一节 感冒 168
第二节 咳嗽 172
第三节 哮病 176
第四节 喘证 177
第五节 肺痈 179
第六节 肺胀 180
第七节 肺痨 184
第八节 肺痿 189
第九节 肺癌 193
第九章 肝胆病证 200
第一节 头痛 200
第二节 胁痛 205
第三节 黄疸 207
第四节 积聚 211
第五节 臌胀 214
第六节 肝癌 217
第七节 瘿病 222
第八节 疟疾 225
第十章 脾胃病证 228
第一节 反胃 228
第二节 呃逆 232
第三节 泄泻 236
第四节 便秘 241
第五节 痢疾 243
第六节 噎膈 246
第七节 呕吐 249
第八节 痞满 254
第九节 胃痛 257
第十节 腹痛 262
第十一章 气血津液病证 269
第一节 消渴 269
第二节 肥胖 280
第三节 虚劳 284
第四节 血证 291
第五节 汗证 302
第六节 痰饮 307
第十二章 肾系病证 313
第一节 水肿 313
第二节 淋病 318
第三节 尿浊 322
第四节 阳痿 325
第五节 遗尿 330
第六节 早泄 333
第七节 遗精 340
第八节 子痈 346
第九节 癃闭 347
第十节 关格 349
第十三章 肢体经络病证 356
第一节 痹病 356
第二节 痿病 358
第三节 痉证 360
第四节 颤振 367
第五节 腰痛 373
第十四章 内科常见病针灸推拿治疗 376
第一节 肺系病证的针推治疗 376
第二节 脾胃病证的针推治疗 382
第三节 心脑病证的针推治疗 389
第四节 肝胆病证的针推治疗 410
第五节 气血津液病证的针推治疗 413
第六节 肾系病证的针推治疗 416
第十五章 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430
第一节 反流性食管炎 430
第二节 Barrett食管 437
第三节 急性胃炎 439
第四节 慢性胃炎 442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446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449
第七节 肝硬化 467
第八节 脂肪肝 477
第九节 急性胆囊炎 481
第十节 急性胰腺炎 483
第十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488
第十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 492
第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496
参考文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