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何谓质性社会学 1
第二节 质性社会学何以必要 4
第三节 质性社会学何以可能 10
第四节 质性社会学何为 15
第二章 质性研究史 21
第一节 质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体系的兴起和发展 21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质性研究几种代表性理论的产生 36
第三节 国外质性研究的传统与特色 45
第四节 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轨迹 53
第五节 中国早期社会学自发的质性研究传统 73
第三章 质性方法论 75
第一节 质性方法的知识生产模式及主要类型 75
第二节 主体叙事模式 77
第三节 田野参与模式 82
第四节 影像分析模式 87
第五节 文本诠释模式 90
第六节 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95
第七节 从质性研究到大数据方法 105
第四章 质性认识论 114
第一节 从质性方法到质性思维 114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与质性思维 120
第三节 西方文化与质性思维 130
第四节 大数据与质性思维 134
第五节 质性思维的文化“土壤” 143
第六节 质性思维的科学性与中华文化自信 147
第五章 质性本体论 154
第一节 纵向视角:社会发展变迁 154
第二节 横向视角:民族、宗教、文化 160
第三节 螺旋式发展特征 166
第四节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与特征 170
第六章 质性社会学:范式特征 176
第一节 质性社会学是人文社会学 176
第二节 质性社会学是解释社会学 187
第三节 质性社会学是社会质量学 193
第四节 质性社会学是建构社会学 200
第五节 质性社会学是微观社会学 204
第七章 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 211
第一节 基本概念:质性 211
第二节 理论基础:社会全息论 213
第三节 方法原则:个案切入、整体认知、模糊识别、直觉感悟 221
第四节 话语方式:重语言、轻数字,拆围墙、讲故事 223
第八章 质性社会学:本土路径 228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呼唤本土化 228
第二节 不忘本来,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思维方式 231
第三节 吸收外来,汲取西方社会学的科学传统理性精神 236
第四节 面向未来,立足于当代认知科学前沿 239
第五节 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 243
参考文献 245
索引 246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