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缘起:问题的提出、研究视角及史料 1
二、框架:重庆时期宋美龄研究的定位 14
三、观点: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新探 17
第一章 初入四川:宋美龄视野中的重庆 20
第一节 天府之国:军阀统治下的“魔窟” 21
一、刘湘的“军人干政” 22
二、1935年的重庆 29
三、不一样的北碚 39
第二节 “新四川”:复兴民族之根据地 48
一、四川的问题与出路 49
二、蒋委员长亲临重庆 58
三、改革势在必行:重建四川“新”秩序 64
第三节 想象新重庆:《西南漫游》解读 73
一、随蒋入川:不一样的感受 74
二、西南的故事:重庆在哪里? 84
三、统一四川:现代交通的意义 93
第二章 举国大内迁:“蒋夫人再莅重庆” 104
第一节 城市即国家:大后方的“新首都” 104
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 105
二、宋美龄随蒋介石抵渝 112
三、“新都”的“旧” 119
四、规范“新”首都 130
第二节 时过境迁:“到后方不是逃难!” 144
一、重庆“进步之速,实觉可惊” 144
二、“为四川做事就是为中国做事” 154
三、子冈特写:《蒋夫人会见记》 164
第三节 聚焦中外观瞻:重庆的“第一夫人” 173
一、欢迎蒋夫人:战时首都的舆论阵营 174
二、荣誉等身:“战时的中国女英雄” 184
第三章 战争与中国女性:蒋夫人的“宣传战” 194
第一节 后方妇女动员起来! 194
一、“太太们站起来了”:自上而下的机制 195
二、献金与劳军 212
三、设立“蒋夫人文学奖金” 226
四、演讲与广播 230
第二节 “谨为难童请命” 242
一、“孩子们到四川去了” 242
二、《致美国的小朋友》 250
三、歌乐山模范保育院 262
四、记忆中的“蒋妈妈” 273
第三节 战时书写:从重庆发出的声音 285
一、《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285
二、《我将再起》 287
三、《如是我观》 289
四、《新中国的出现》 291
第四章 废墟上的“救赎”:大轰炸时期的宋美龄 297
第一节 1939年,战斗在大后方的“前线” 298
一、“五三”“五四”大轰炸 298
二、全力赈灾:第一时间的应对 307
三、“轰炸季”开始 314
第二节 1940年,残酷的无差别轰炸 321
一、宋家姐妹聚首重庆 321
二、“八一九”大轰炸 327
三、国府明令重庆为“陪都” 341
四、跑警报、躲空袭 348
第三节 1941年,愈炸愈坚! 356
一、大隧道惨案 357
二、在黄山官邸遇袭 370
三、永不放弃的坚守 379
第五章 陪都岁月:精神重于物质的年代 390
第一节 苦守在“精神堡垒”:我们站定了! 390
一、从德安里到林园 391
二、亲密战友:委员长的贤内助 403
三、叩问上帝:信仰的力量 413
第二节 大后方的苦日子 419
一、疾病的困扰 421
二、单调中的浪漫 435
第三节 身心疲惫:访美归来之后 451
一、1943年秋:重庆困境的加剧 452
二、不堪流言蜚语 461
三、无力回天:辉煌舞台的消失 470
参考文献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