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3 研究内容 4
2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6
2.1 相关概念 6
2.1.1 区域人居环境 6
2.1.2 区域人居环境系统 7
2.1.3 区域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9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 10
2.2.1 国外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10
2.2.2 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13
2.3 能值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15
2.3.1 能值分析的基本原理 15
2.3.2 能值理论的应用现状 16
2.4 能值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3区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值研究框架 24
3.1 区域系统要素及其运动机制 24
3.1.1 区域系统的构成要素 24
3.1.2 区域系统的功能形式 26
3.1.3 区域生态流的运行图解 30
3.2 区域系统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 33
3.2.1 能量流动与最大功率原则 33
3.2.2 能值转换率与能量等级 35
3.2.3 能量等级与区域空间格局 36
3.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评价体系 41
3.3.1 能值分析的步骤及方法 41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43
3.3.3 能值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3
3.3.4 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综合指标 48
3.4 本章小结 49
4区域系统能值结构及能值演变分析 51
4.1 研究区概况 51
4.1.1 地理位置 51
4.1.2 自然生态状况 51
4.1.3 产业空间分布 55
4.1.4 社会经济状况 55
4.1.5 区域空间发展状况 57
4.2 系统能值结构分析 58
4.2.1 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58
4.2.2 系统能值流构成 60
4.2.3 系统输入能值分析 62
4.2.4 系统输出能值分析 63
4.3 能值指标演变与趋势分析 65
4.3.1 社会亚系统能值分析 65
4.3.2 经济亚系统能值分析 66
4.3.3 自然亚系统能值分析 69
4.4 本章小结 73
5区域系统能值空间差异研究 76
5.1 能值流空间分布研究 76
5.2 能值指标空间差异分析 81
5.2.1 自然属性差异 82
5.2.2 经济特征差异 84
5.2.3 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85
5.3 能值指标区域差异机制 87
5.3.1 区域划分的依据 87
5.3.2 区域能值数据计算 91
5.3.3 能值指标区域差异机制 93
5.4 本章小结 102
5.4.1 各县市区能值流空间分布研究 102
5.4.2 能值指标空间差异分析 104
5.4.3 能值区域差异机制 104
6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107
6.1 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 107
6.2 能值可持续性指标空间格局分析 109
6.3 基于能值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111
6.3.1 绿色的提出 111
6.3.2 基于能值理论的绿色核算方法 112
6.3.3 基于能值理论的绿色分析 114
6.4 本章小结 116
7对策与建议 118
7.1 推进区域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18
7.1.1 适度的人口容量,提高人口素质 118
7.1.2 综合利用资源,树立生态意识 119
7.1.3 调整能值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120
7.1.4 融汇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20
7.2 促进区域人居环境系统空间的协调发展 121
7.2.1 西北部山区 121
7.2.2 中心城区与中部平原丘陵区 123
7.2.3 东南部丘陵区 124
8结论与展望 126
8.1 研究结论 126
8.2 展望 130
参考文献 132
附录 太阳能值转换率一览表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