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以往研究成果综述 9
三、研究路径和方法 28
(一)法学研究的方法 29
(二)史学研究的方法 30
(三)教育学研究的方法 30
四、本书的创新和不足 31
(一)本书的创新之处 31
(二)本书的不足之处 35
第一章 近代西方法律的移植与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生成 36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具备生成近代化法律的土壤 37
二、选择法律移植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必然趋势 42
(一)移植和学习西方法律,是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44
(二)收回领事裁判权是清末时期移植西方法律直接的动力 45
(三)清末民国时期移植大陆法系的原因 46
三、清末民国时期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形成 52
(一)清末民国时期近代法学教育群体的形成 52
(二)清末民国时期所形成的近代化法律体系是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72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近代法学教育的分类研究 106
一、关于清朝末年的法学教育分类研究 108
(一)清末通识性的法律教育概况 111
(二)清末专业性的法学教育概况 122
二、关于民国时期法学教育的分类研究 142
(一)民国时期通识性的法学教育 144
(二)民国时期专业性的法学教育 152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学教育管理 178
一、清末民国关于法学教育管理的立法 181
(一)清朝末年关于法学教育管理的立法概况 181
(二)民国时期关于法学教育管理的立法概况 191
二、清末民国时期全国各法学院校制定的内部规章 200
(一)清末全国各大学堂和法政专门学堂制定的内部规章 200
(二)民国时期各法学院校制定的内部规章 206
第四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学教育群体及其思想 222
一、清朝末年的法学教育群体及其思想 223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学教育群体及其思想 237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教育群体及其思想 250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学教育特点 271
一、清末、北洋政府和南京民国时期法学教育的共同特点 273
二、清末民国时期法学教育的不同特点 280
(一)清末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特点 280
(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特点 290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特点 296
第六章 结语 305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