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1
1.1.2 互联网的发展 2
1.1.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6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性能指标 7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8
1.2.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1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4
1.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4
1.3.2 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15
1.3.3 常见的参考模型 16
1.4 互联网的结构及通信方式 20
1.4.1 互联网的结构划分 20
1.4.2 互联网的通信方式 21
1.5 本书的内容构成及讲解方法 2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6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6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6
2.1.2 信道的基本概念 26
2.1.3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8
2.2 数据调制和编码 29
2.2.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9
2.2.2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30
2.2.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32
2.2.4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33
2.3 传输介质 34
2.3.1 导向传输介质 35
2.3.2 非导向传输介质 38
2.4 多路复用技术 41
2.4.1 频分多路复用 42
2.4.2 时分多路复用 43
2.4.3 波分多路复用 44
2.4.4 码分多路复用 46
2.5 数据交换技术 47
2.5.1 电路交换 47
2.5.2 分组交换 49
2.6 宽带接入技术 52
2.6.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52
2.6.2 拨号接入技术 54
2.6.3 xDSL体系结构 56
2.6.4 光纤接入技术 58
2.6.5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IEEE 802.16标准 64
第3章 广域网技术 67
3.1 广域网的演变与发展 67
3.1.1 广域网技术的特点 67
3.1.2 广域网研究的技术思路 67
3.2 广域网结构与参考模型 69
3.2.1 广域网的组成 69
3.2.2 广域网参考模型 70
3.2.3 广域网的物理层 71
3.3 广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74
3.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74
3.3.2 HDLC协议 76
3.3.3 PPP协议 85
3.3.4 HDLC与PPP协议的区别 89
3.4 广域网的连接类型 89
3.4.1 WAN的交换方式 89
3.4.2 WAN的连接类型 90
3.5 广域网通信网的基础网络 92
3.5.1 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 92
3.5.2 公用数据网(X.25) 94
3.5.3 帧中继网(FR) 95
3.5.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97
3.5.5 异步传输模式(ATM) 99
3.5.6 数字数据网(DDN) 100
3.5.7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101
第4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106
4.1 局域网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106
4.1.1 局域网参考模型 106
4.1.2 IEEE802协议标准 107
4.2 以太网 108
4.2.1 CSMA/CD协议 108
4.2.2 以太网的性能 111
4.2.3 以太网的MAC子层 113
4.2.4 以太网在地域连接范围的扩展 116
4.3 高速以太网 125
4.3.1 快速以太网 125
4.3.2 千兆以太网 126
4.3.3 万兆以太网 127
4.3.4 十万兆以太网/四万兆以太网 129
4.4 虚拟局域网 131
4.4.1 虚拟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131
4.4.2 VLAN的分类 132
4.4.3 干道和VTP 133
4.4.4 VLAN的优点 135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136
5.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136
5.2 网际协议(IPv4) 137
5.2.1 IP地址 139
5.2.2 地址解析协议 144
5.2.3 IPv4数据报 147
5.2.4 ICMP协议 149
5.3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协议 153
5.3.1 路由信息协议(RIP) 155
5.3.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158
5.3.3 外部网关协议(BGP) 161
5.4 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技术 163
5.4.1 路由器的构成 164
5.4.2 路由器的分类 165
5.4.3 第三层交换 166
5.5 IP多播与IGMP协议 169
5.5.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69
5.5.2 以太网物理多播 172
5.5.3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173
5.6 IPv6技术 174
5.6.1 IPv6概述 174
5.6.2 IPv6分组 176
5.6.3 IPv6地址 178
5.6.4 IPv4到IPv6的过渡 181
5.6.5 IPv6的应用 183
5.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184
5.7.1 虚拟专用网 184
5.7.2 网络地址转换 188
第6章 传输层 191
6.1 传输层的服务和规范 191
6.1.1 进程通信 191
6.1.2 传输层协议 193
6.1.3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194
6.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5
6.2.1 UDP的主要特点 195
6.2.2 UDP数据报的格式 197
6.2.3 UDP的基本工作过程 198
6.3 传输控制协议(TCP) 200
6.3.1 TCP协议的特点 201
6.3.2 TCP报文段的格式 201
6.3.3 TCP的连接过程 204
6.3.4 TCP的流量控制 208
6.3.5 TCP的差错控制 212
6.3.6 TCP的拥塞控制 214
第7章 网络服务和应用层协议 219
7.1 域名系统(DNS) 219
7.1.1 DNS基础 219
7.1.2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220
7.1.3 域名服务器 221
7.1.4 域名解析 223
7.1.5 DNS报文 224
7.2 电子邮件系统 225
7.2.1 电子邮件系统概述 225
7.2.2 SMTP协议 227
7.2.3 邮件读取协议 231
7.2.4 电子邮件的格式 232
7.2.5 基于WWW的电子邮件 233
7.3 WWW协议与服务 233
7.3.1 WWW概述 233
7.3.2 WWW的体系结构 234
7.3.3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235
7.3.4 万维网文档 236
7.3.5 HTTP协议 238
7.3.6 搜索引擎 244
7.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46
7.4.1 FTP概述 246
7.4.2 FTP的工作原理 247
7.4.3 匿名FTP服务 247
7.4.4 FTP的使用 248
7.4.5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249
7.5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49
7.5.1 DHCP的产生背景 249
7.5.2 DHCP的报文格式 250
7.5.3 DHCP的工作过程 251
7.6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254
7.6.1 Telnet的基本概念 254
7.6.2 Telnet的工作原理 254
7.6.3 Telnet的使用 255
7.7 P2P应用协议 256
7.7.1 P2P概述 256
7.7.2 P2P的应用 259
第8章 无线网络及互联网音频/视频服务 260
8.1 无线局域网 260
8.1.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260
8.1.2 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 262
8.1.3 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 263
8.1.4 802.11局域网的MAC帧 269
8.2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271
8.2.1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的信道分配技术 272
8.2.2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的信道接入协议 273
8.3 无线传感器网络 275
8.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 275
8.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276
8.4 无线网格网络技术 279
8.4.1 无线网格网络概述 279
8.4.2 无线网格网络结构 281
8.5 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282
8.5.1 音频/视频概述 282
8.5.2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285
8.5.3 交互式音频/视频 290
附录A 以太网常见的类型及参数 298
参考文献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