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方法论补记 7
后工业社会面面观 10
后工业社会思想史 30
本书计划 37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理论 43
马克思的两大图式 50
后马克思主义:西方的对话 58
马克思主义:官僚政治的问题 74
苏联:官僚政治和新阶级 80
社会发展:莫斯科的看法 93
捷克对未来的看法 99
后工业社会:一种概念性图式 107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115
工作部门和职业 121
后工业社会的几种劳工问题 134
教育与地位 134
黑人 136
妇女 137
非营利部门 138
“新”工人阶级 139
变革的限制 145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157
变化的速度 159
规模的变化 162
知识诸方面 165
定义“知识” 165
知识的计量 168
知识的分解 177
技术进步的计量 179
现代化和技术发展 179
经济进步的计量 180
对技术的预测 186
知识社会的结构 202
知识阶级诸方面 203
科学精英和大众 212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未来形象 222
体制结构 232
资源分配 239
结论 251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模式和社会学化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255
新的批评 259
经济化模式 261
公司:一种新的社会发明 263
经济化模式的局限性 265
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267
社会学化模式 269
种种规划 270
作为社会学机构的公司 273
义务的平衡 274
公司的转折点 276
私有财产还是私有企业? 279
“公司”的含义 280
从艰苦奋斗到平淡无奇 282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285
社会抉择和社会价值:需要新的算法 287
群体政治和个人领导 293
数字、互动与密度 298
扩散和规模变化 302
社会单元的适当规模和范围 304
公共与私人 306
社会结算系统 308
规划工具 312
社会指标是什么? 316
时代前景 319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321
范式 323
时间机器 325
初现的年代 326
科技治国思想与观念 328
物支配人 331
军人支配物 334
由谁掌权? 337
政治角逐场 342
结语 未来的议程 347
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348
科学的未来 355
科学的精神气质 355
科学领域的政治 362
能者统治与平等 383
Ⅰ 394
取消学校教育 394
Ⅱ 398
重新界定平等 398
反对能者统治的情况 401
Ⅲ 407
卢梭和人类的虚荣 407
穆勒和代议制的逻辑 410
罗尔斯和公正 414
对能者统治重下定义 420
Ⅳ 425
公正的能者统治 425
匮乏的终结? 429
新的匮乏 439
文化与意识 448
作为仲裁者的政治 453
国际背景 455
结论 459
出版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