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4
第一部分:学书心得一、临与摹 9
二、学书妙途 9
三、学书步骤 9
四、艺术的丑与俗 10
五、学书当择笔墨 10
六、书法不是杂技 11
七、书法的标准 11
八、汉字是书法的艺术符号 11
九、以书焕采 切时如需 12
十、书法简要 12
十一、书画同源 12
十二、书法创作的软、硬伤 13
十三、任何艺术都是多种艺术综合 13
十四、书画题款的重要性 14
十五、字画名人与名人字画 14
十六、无知而无畏 15
十七、书法欣赏的角度 15
十八、自欺欺人 15
十九、艺术创作功夫和水平不成正比 16
二十、书法字典与字汇 16
二十一、学近原迹 17
二十二、博学精一 18
二十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8
二十四、学有所长,自有所取 19
二十五、繁简字书写一定要准确 20
二十六、临帖要领 20
二十七、艺术家的前后与左右 21
二十八、现代书法与新文人画 21
二十九、有容不为大 22
三十、因有内涵而美 22
三十一、赏心悦目 23
三十二、认清途径,路正功深 24
三十三、传统非正统 24
三十四、继承与开拓 25
三十五、说说漫画 25
三十六、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刻板写照 26
三十七、名片、名骗乎 26
三十八、别拿书法不当回事 27
三十九、班门弄斧 27
四十、评论不分彼此 28
四十一、艺术当为社会服务 28
四十二、以情于画、艺自动人 30
四十三、书画家首先是文人 30
四十四、我说国画 31
四十五、答记者问 31
四十六、书法的审美 32
四十七、艺术的属性 33
四十八、艺术家的“三养” 34
四十九、吹漏了,别人都烦了 34
五十、由原生态歌唱想起的艺术的民间性 35
五十一、幽默与谦虚 36
五十二、碑与帖的临习 37
五十三、思考比练习重要 38
五十四、学书要用头脑 39
五十五、与事实基础相吻合的理论才能有效 39
五十六、研究创作规律 41
五十七、书法是留给后人的文化遗存 42
五十八、书法从孩子抓起 43
五十九、书法的雅与俗 44
六十、临帖与创作的问题 45
六十一、神来之笔,不是胸有成竹 47
六十二、别人不喜欢,就让他仍掉 47
六十三、辩证的去学习 49
六十四、笔法谈 50
六十五、补题画款 52
六十六、题与书 53
六十七、说说永字八法 54
六十八、傅山的“四宁四毋” 56
六十九、王羲之《兰亭序》何以天下第一 57
七十、书画家与吉尼斯纪录 59
七十一、草书创作的几个要素 60
七十二、说说书法的金石之气 62
七十三、中国书法中的“三大行书” 65
七十四、重书亦重人 67
第二部分:知识趣闻七十五、汉字史话 71
七十六、张坚与甲骨文 73
七十七、甲骨四堂 74
七十八、甲骨闲话 76
七十九、说比忆好 76
八十、张作霖手“黑” 78
八十一、《芥子园画传》的由来 79
八十二、《三希堂法帖》的由来 81
八十三、纸的起源 83
八十四、中国四大名笔 84
八十五、当代书画家斋号趣谈 86
八十六、毛笔溯源 88
八十七、说宣纸 89
八十八、中国古墨溯源 91
八十九、中国四大名砚 92
九十、国画常见的形式 94
九十一、妙联趣话 96
九十二、砚之史话 98
九十三、中国三大篆刻印料 100
九十四、中国画的四大种类 102
九十五、妙趣横生的扇文化 103
九十六、哪些字画最具收藏潜力 105
九十七、浅谈中国印章艺术 106
九十八、中国书画题跋中的时令称谓 109
九十九、书法伴我人生路 110
一零零、家乡名胜——千唐志斋 114
一零一、欧阳中石先生的“四不” 115
一零二、举办书展 学书之途 118
后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