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践现象学 1
真实之真 2
意义之谜 4
做现象学 5
书写人类生活的现象性 7
现象学之现象学 10
第二章 意义与方法 14
(解释学)现象学是一种方法 14
现象学问题如何生发 21
惊奇与现象学问题 28
生活经验:我们所过的生活 31
日常性和自然态度 36
现象学意义 37
意义在文本中的强化身与弱化身 39
意义表达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40
认知意义与非认知意义 41
论辩意义与呈现意义 43
“物”的意义与“回到事物本身”的召唤 45
原初印象意识 48
对前反思经验的反思,或“此刻”的生活时刻 55
表象和现象的展现 59
意向性、非意向性、主体性与世界 62
现象学和理论的双重关系 65
实践的原初性 69
第三章 开启 75
持续创造性的必要 75
现象学:方法的方法 77
先驱者 79
笛卡尔 79
康德 85
黑格尔 87
尼采 92
第四章 开端 96
本源的方法 96
超验现象学:埃德蒙德·胡塞尔 96
位格主义与价值现象学:马克斯·舍勒 107
移情与信仰现象学:艾迪特·施泰因 113
存在论现象学:马丁·海德格尔 118
第五章 分支与传统 128
表达意义的多种方法 128
伦理现象学: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128
生存论现象学:让-保罗·萨特 135
性别现象学:西蒙娜·德·波伏娃 144
具身化现象学:莫里斯·梅洛-庞蒂 148
解释学现象学: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155
批判现象学:保罗·利科 158
文学现象学:莫里斯·布朗肖 165
梦想-诗化现象学:加斯东·巴什拉 172
社会现象学:阿尔弗雷德·舒茨 175
政治现象学:汉娜·阿伦特 178
物质(或生命)现象学:米歇尔·亨利 182
解构现象学:雅克·德里达 187
第六章 新思想与未思 192
不断展开的方法 192
技术科学后现象学:唐·伊德 192
学习现象学:休伯特·德莱弗斯 195
感觉现象学:米歇尔·塞尔 197
生态现象学:阿方索·林吉斯 200
片段现象学:让-吕克·南希 207
宗教现象学:让-路易·克利田 212
语文学现象学:吉奥乔·阿甘本 215
激进现象学:让-吕克·马里翁 219
技术发生现象学:贝尔纳·斯蒂格勒 225
对象性现象学:君特·菲加尔 230
出神-诗意现象学:詹妮弗·安娜·格塞迪-弗伦采 233
潜在事件现象学:克劳德·罗麦诺 238
第七章 现象学和专业 242
荷兰学派或乌特勒支学派 243
现象学教育学:马蒂纳斯·兰格威尔德 247
医学现象学:弗莱德里克·拜滕迪克 251
精神病学现象学:让·亨德里克·范登伯格 255
现象学的儿科学:尼古拉·比茨 258
照料现象学:安东尼·唐·比克曼 261
杜肯学派 262
科学心理学现象学:阿玛迪欧·吉奥吉 263
启发和心理治疗现象学:克拉克·穆斯塔卡斯 265
实践现象学 266
现象学与教育学:马克斯·范梅南 266
第八章 哲学方法:悬置与还原 269
通往悬置和还原之路 274
悬置-还原:开放的邀请 278
启发悬置-还原:惊奇 279
解释学悬置-还原:敞开 280
经验悬置-还原:具体 281
方法悬置-还原:道路 283
还原本身:意义给予的意义之源 286
本质还原:本质或真谛 286
存在论还原:存在的方式 289
伦理还原:他异性 290
激进还原:自身被给予性 293
原初还原:开端或原初意义 295
第九章 语文学方法:感召 302
美感之责任 302
唤回法:亲历性 304
语言和经验:超越诠释性描述 305
唤出法:临近性 315
“轶事”让我们用经验的方式把握意义 316
轶事写作 317
轶事结构 319
轶事编辑 322
轶事作为现象学事例 325
“事例”让独一性可感(可见、可听、可触) 326
唤起法:强化 330
诗性语言:当词语变成了“形象” 331
文本语调和面相之看 335
召唤法:感受性 340
认识性和感受性 341
题外涉足:感受性的触摸 346
激发法:顿悟 359
题外涉足:感召的表达性——《陷入沉睡》 360
第十章 做现象学分析的可能性的条件 381
分析是否由恰当的现象学问题所指引? 382
分析是否针对前反思的经验材料进行? 384
存在方法:引导性的存在探究 388
关系性——生活的自我-他者 389
身体性——生活身体 390
空间性——生活空间 392
时间性——生活时间 393
物质性——生活物体 394
附论:科技——生活人机混合关系 395
第十一章 人文科学方法:经验和反思的活动 399
收集生活体验的经验方法 401
现象学访谈 403
解释学访谈 406
观察生活体验 407
借鉴虚构作品 408
从文本中理解意义的反思方法 408
主题分析的方法 409
概念分析 415
洞见培养者 416
题外涉足:洞见培养者——患病或健康的身体 418
第十二章 逻辑问题 440
真理与无蔽 440
还原、预备诱发和本源诱发 443
主动的被动性 444
有效性的评价 447
有效性标准 451
可靠性 452
证据 452
概括 453
取样 454
偏差 455
培根的假象 456
现象学研究的评价标准 457
第十三章 现象学写作 459
现象学写作意味着什么? 460
阅读作品 462
诱发惊奇 463
口述的文本化和文本的口述化 465
研究的写作 468
内在言语与内在写作 469
现象学已经在进行写作 470
在场与缺席 472
写作创造属于不可再现(表象)的空间 475
写作欲望 480
第十四章 草稿的写作 482
我们如何练习现象学写作? 483
启发式草稿写作 484
经验式草稿写作 484
主题式草稿写作 484
洞见培养式草稿写作 484
感召式草稿写作 485
开端式草稿写作 485
题外涉足:草稿写作“学生如何体验自己的名字?” 486
研究即写作 501
参考文献 505
人名索引 521
主题索引 527
译者后记——兼论翻译之(不)可能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