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1
1.1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1
1.2对称的胡克定律 3
1.3对称的平动方程 4
1.4传统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6
1.5传统理论的变形协调条件 7
第2章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9
2.1非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9
2.2非对称的胡克定律 11
2.3非对称的平动方程 14
2.4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17
2.5非对称理论的变形协调条件 18
第3章 势函数 19
第4章 从应力对称到应力非对称 22
4.1微元力矩平衡 22
4.2传统线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24
4.3微极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25
4.4微元受力分析 26
4.5积分方程分析 27
4.6微元自旋与旋转的关系 28
第5章 非对称应变能 30
第6章 非对称弹性参数 35
6.1用应力换算应变 35
6.2实验证据 38
第7章 应变与旋转的关系 43
7.1二维情形 43
7.1.1坐标变换 43
7.1.2应变主方向和主应变 46
7.1.3应变与旋转的几何联系 47
7.1.4应变率主方向 50
7.2三维情形 51
7.2.1坐标变换 52
7.2.2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55
7.2.3应变率主方向 61
第8章 弹性波的应变性质 63
8.1射线坐标系和平面波 63
8.1.1P波和S波的应变偏量 64
8.1.2变形协调条件的一个应用 67
8.1.3P波和S波的应变分量 68
8.1.4S波的非对称性 70
8.2表面波的旋转和应变 74
第9章 S波的偏振面及其定位 77
9.1简单S波的偏振性 77
9.2S波偏振面的定位 79
9.2.1S波偏振面的地理坐标表示 79
9.2.2用三维应变观测定位S波偏振面 82
9.2.3用水平面应变观测估计定位S波偏振面 83
第10章 水平张量应变的观测方法 88
10.1历史沿革 88
10.2理论模型 89
10.3观测深度 91
10.4四元件应变观测 91
10.5相对实地标定 92
10.6绝对实地标定 97
10.7应变换算 101
第11章 张量应变地震观测 106
11.1姑咱实验 106
11.2与摆式地震观测的频谱比较 111
第12章 体波的观测应变图像 115
12.1P波与S波的体积变化 115
12.2P波水平变图像 117
12.3S波水平应变图像 125
第13章 表面波的验证 132
13.1位移地震观测的应用 132
13.2应变地震波的提取 134
13.3高台观测的墨西哥地震 135
13.4两种观测量的比较 137
第14章 三维应变观测模型 139
14.1观测模型 139
14.2应变的换算方法 141
14.3观测自洽 143
附录 广义胡克定律的简化 147
附.1对称的广义胡克定律 147
附.2非对称的广义胡克定律 149
附.3确定各向同性张量的方法 151
附.3.1二阶各向同性张量 152
附.3.2三阶各向同性张量 154
附.3.3四阶各向同性张量 155
参考文献 159
主要物理量符号表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