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涛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83015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全书在逻辑关系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和文献综述,即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交代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逻辑框架和一般方法;以西方宏观调控理论发展的脉络为起点,梳理宏观调控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界定核心概念,使本文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研究继续深入。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六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宏观调控整体系统所包含的目标、手段及工具、权力架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调控中的演进进行了深入考察和梳理,并借助VAR等工具对我国各轮宏观调控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第三部分即第七章,以美国、日本、欧盟为参照,对发达市场经济体的宏观调控目标、调控政策、组织实施、监督协调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部分即第八章,在归纳当前宏观调控系统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对“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如何构建更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提出建议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第1章 导论 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2本书的立意 5

1.3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7

1.4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9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12

2.1宏观调控理论及其发展 12

2.1.1西方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12

2.1.2中国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16

2.2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及其内涵 19

2.2.1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20

2.2.2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 21

2.2.3宏观调控的组织架构 25

2.3宏观调控体系的相关研究现状 27

2.3.1宏观调控的研究现状 27

2.3.2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现状 34

2.3.3本书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39

第3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目标的演变逻辑 43

3.1中国式目标的演变过程(1978—2015) 44

3.1.1官方表述的语义进路 44

3.1.2调控实践的阶段划分 48

3.2对中国式调控目标的再认识 55

3.2.1调控目标的内容框定 55

3.2.2调控目标的层次结构 58

3.2.3调控目标的顺序排位 61

3.2.4目标体系的建构理据 62

第4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政策工具的现实考察 66

4.1中国调控的本土实践 67

4.1.1历次调控的过程回顾 67

4.1.2调控手段的阶段特征 74

4.1.3手段特点的横向比较 79

4.1.4政策工具的取舍组合 82

4.2中国特色调控手段运用的典型例证 84

4.2.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使用 84

4.2.2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一级交易商制度 88

4.2.3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长期化 91

4.2.4房价调控中的限购措施及土地政策 93

4.3对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再认识 96

4.3.1手段多元的体制性基础 96

4.3.2行政手段的阶段合理性 97

4.3.3是政策化还是法律化 100

4.4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与价格之争——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 102

4.4.1指标的选择 102

4.4.2模型的设计 103

4.4.3样本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104

4.4.4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对中间目标M2、LOAN的影响 108

4.4.5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对最终目标CPI和GDP的影响 114

4.4.6实证结论 123

第5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组织实施的博弈分析 125

5.1调控组织架构的演化路径 125

5.2“决策”中调控权力的横向配置 132

5.2.1“三驾马车”的基本架构设计 132

5.2.2其他权力主体的“时空性”介入 135

5.2.3现行架构下调控权力冲突的根源 139

5.3“运行”中调控权力的纵向延伸 140

5.3.1基于利益的“央地关系”演进 141

5.3.2“放权让利”政策的得与失 145

5.3.3调控中地方政府功能异化的机理 148

5.4“监督”的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 154

5.4.1宏观调控监督的理论和现实必要 155

5.4.2宏观调控监督的现行途径及不足 155

5.4.3宏观调控监督机制完善的制约因素 156

5.5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博弈分析 157

5.5.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演化博弈 158

5.5.2宏观调控政策与公众间的信息博弈 164

第6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演变中的绩效评价 168

6.1宏观调控绩效的内容和特点 168

6.1.1宏观调控绩效的分类 169

6.1.2宏观调控绩效的特征 172

6.2调控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172

6.2.1体制转轨 173

6.2.2权力主体 173

6.2.3调控对象 174

6.2.4调控目标 175

6.3宏观调控绩效的评价原则 175

6.3.1系统性原则 175

6.3.2及时性原则 176

6.3.3长短期兼顾原则 176

6.3.4可操作性原则 177

6.4宏观调控绩效评价分析 177

6.4.1专项目标绩效评价 177

6.4.2综合目标绩效评价 181

6.4.3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政策绩效分析 187

第7章 宏观调控体系演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194

7.1从美国经验看西方调控目标的历史嬗变 194

7.1.1各个时期的经济背景与调控目标 194

7.1.2对美国宏观调控目标的几点梳理 198

7.2不同市场经济体的调控手段选择 201

7.2.1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 202

7.2.2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美国 208

7.3调控组织实施的一般性考察 212

7.3.1机构设置与权能划分 213

7.3.2权力理念及实现途径 214

7.4决策过程的合理性比较 215

7.4.1多学科视角下的宏观调控决策 216

7.4.2发达经济体调控决策模式比较(美国、日本、欧盟) 220

7.5决策、实施的监督与制约 230

7.5.1司法监督 230

7.5.2公众监督 232

第8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成就、问题及改进建议 233

8.1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就 233

8.1.1目标内容不断丰富 233

8.1.2手段体系稳中出新 234

8.1.3组织架构逐渐强化 235

8.2当前调控体系的主要问题 236

8.2.1目标、手段体系的本土化自信不足 236

8.2.2调控权力主体间协同配合不够 237

8.2.3手段、工具整合运用不力 238

8.2.4调控决策的封闭性强,开放性较低 239

8.2.5宏观调控的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241

8.3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 242

8.3.1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压力 242

8.3.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部挑战 246

8.3.3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 251

8.3.4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处理 253

8.4调控体系的改进方向与实现路径 257

8.4.1加强部门协调,改良顶层设计 257

8.4.2理顺央地关系,疏通中观传导 260

8.4.3推进决策过程的多元表达与参与 262

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