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属、种分类研究现状 1
属、种分类研究存在问题 2
(一)属级分类研究存在问题 2
(二)种级分类研究存在问题 3
(三)菌种分离培养存在问题 3
属、种分类研究的科学性 5
属、种分类划分标准 5
专论 7
顶生孢属 9
巨孢顶生孢 10
海南顶生孢 10
顶生孢 12
作者未观察的种 13
椭圆顶生孢 13
卵孢顶生孢 13
近圆球顶生孢 14
糙孢顶生孢 14
拟小枝孢属 14
拟小枝孢 15
拟枝孢属 16
拟枝孢 17
暗双孢属 18
立陶宛暗双孢 19
香蕉暗双孢 20
暗双孢 21
作者未观察的种 22
单隔暗双孢 22
棒孢属 23
楠木棒孢 27
决明棒孢 28
来檬生棒孢 29
竹叶蕉棒孢 30
火桐棒孢 30
异侧柃棒孢 32
高山榕棒孢 33
垂榕棒孢 34
鞭顶棒孢 35
福建棒孢 36
肥皂荚棒孢 38
天料木棒孢 39
厚皮树生棒孢 40
粗叶木棒孢 41
木姜子棒孢 42
常春木棒孢 43
含笑棒孢 44
密脉木棒孢 44
拟核果茶棒孢 46
金竹棒孢 48
矮棕竹棒孢 49
杜鹃花棒孢 50
竹蔗棒孢 51
刺柊棒孢 52
相思棒孢 53
锡瓦利克棒孢 53
菊蒿棒孢 55
柚木棒孢 56
香椿棒孢 58
作者未观察的种 59
棒孢 59
风车子棒孢 60
女贞棒孢 60
茉栾藤棒孢 60
鸡血藤棒孢 61
斯密氏棒孢 61
蔓荆子棒孢 61
长春花棒孢 62
小棒孢属 62
版纳小棒孢 63
樟生小棒孢 64
轴榈小棒孢 65
倒棍棒小棒孢 66
拟棒孢属 67
类弯拟棒孢 68
柱形拟棒孢 68
印度拟棒孢 70
伊莎贝利卡拟棒孢 71
枫香拟棒孢 72
拟棒孢 74
单隔拟棒孢 75
隐瓶梗孢属 76
瓜达卡纳尔隐瓶梗孢 77
西表隐瓶梗孢 78
宇田川隐瓶梗孢 79
作者未观察的种 80
具芒隐瓶梗孢 80
球形孢隐瓶梗孢 80
树状霉属 81
小乔木树状霉 81
树状霉 82
指孢属 83
指孢 84
偏心指孢 85
葫芦指孢 86
坦氏指孢 87
双球霉属 88
蒲葵双球霉 89
普尔尼双球霉 90
蕉斑双球霉 92
雅致孢属 93
雅致孢 93
棒梗孢属 94
木莲棒梗孢 95
三隔棒梗孢 96
单隔棒梗孢 97
棒梗孢 98
作者未观察的种 100
云南棒梗孢 100
球孢棒梗孢 100
古氏霉属 100
新西兰古氏霉 101
卵形古氏霉 102
半棒孢属 103
棍棒半棒孢 104
龙眼生半棒孢 105
异参孢属 106
红楣异参孢 107
青篱竹异参孢 108
版纳异参孢 109
美丽异参孢 111
榕异参孢 112
印度异参孢 113
新木姜子异参孢 113
黄檗异参孢 115
波纳佩异参孢 116
木荷异参孢 117
观光木异参孢 119
柱形孢属 120
酸藤子柱形孢 121
离心柱形孢 121
崖豆藤柱形孢 123
肥孢柱形孢 124
作者未观察的种 126
爱丽斯柱形孢 126
柱形孢 126
李氏霉属 127
李氏霉 128
小黑孢属 128
双色小黑孢 129
山茶小黑孢 130
腊梅小黑孢 132
黄桐小黑孢 133
休氏小黑孢 134
香叶小黑孢 135
木兰小黑孢 136
芒生小黑孢 136
橄榄色小黑孢 138
紫檀小黑孢 140
鲁塞尔小黑孢 141
作者未观察的种 142
灌丛小黑孢 142
双曲孢属 142
梭孢双曲孢 144
刺毛双曲孢 145
作者未观察的种 146
双曲孢 146
近芽串孢属 147
近芽串孢 147
拟树状霉属 148
拟树状霉 149
美丽拟树状霉 150
小近轴霉属 151
桉树小近轴霉 152
小近轴霉 154
拟侧耳霉属 155
布拉姆利拟侧耳霉 156
韦氏拟侧耳霉 157
假密格孢属 158
水生假密格孢 159
榕假密格孢 160
作者未观察的种 161
附着假密格孢 161
戴顿假密格孢 162
丹尼斯假密格孢 162
假绒落菌属 162
哥斯达黎加假绒落菌 164
八丈岛假绒落菌 165
山胡椒假绒落菌 166
楠藤假绒落菌 167
假绒落菌 168
海檀木假绒落菌 169
作者未观察的种 170
简单假绒落菌 170
棕榈假绒落菌 170
蒜孢属 171
蒜孢 171
角凸孢属 173
海棠角凸孢 173
蜜茱萸角凸孢 175
角凸孢 176
异棒孢属 177
厚壳桂异棒孢 178
榕异棒孢 179
蜂巢异棒孢 181
粗叶木异棒孢 182
女贞异棒孢 183
香叶异棒孢 184
润楠异棒孢 185
蜜茱萸异棒孢 186
姆兰杰异棒孢 187
倒卵形异棒孢 189
多变异棒孢 190
林木异棒孢 191
栗色孢属 193
澳大利亚栗色孢 195
杆状栗色孢 196
竹生栗色孢 197
霸王岭栗色孢 198
山茶栗色孢 198
克洛奇栗色孢 200
龙池栗色孢 201
异隔栗色孢 203
云南栗色孢 204
作者未观察的种 205
黑栗色孢 205
霍德基斯栗色孢 205
小栗色孢 206
倒卵形栗色孢 206
五峰栗色孢 206
布氏霉属 207
布氏霉 208
束梗密格孢属 208
束梗密格孢 210
带孢霉属 210
柃带孢霉 211
木荷带孢霉 212
孔出旋孢属 213
孔出旋孢 213
鸟形孢属 214
鸟形孢 215
张氏霉属 216
石榴张氏霉 217
崖角藤张氏霉 218
张氏霉 219
附录Ⅰ 《中国真菌志》(第三十一卷 暗色砖格分生孢子真菌26属 链格孢属除外)补遗 221
小双枝孢属 221
阔孢小双枝孢 221
小双枝孢 222
附录Ⅱ 《中国真菌志》(第三十七 卷葚孢属及其相关属)补遗 224
爱氏霉属 224
波罗蜜爱氏霉 226
霸王岭爱氏霉 227
茶条木爱氏霉 228
花梣爱氏霉 228
秦岭白蜡树爱氏霉 230
银叶树爱氏霉 232
冬青爱氏霉 233
蜜茱萸爱氏霉 234
金莲木爱氏霉 234
近多变爱氏霉 236
楠木爱氏霉 237
石楠爱氏霉 239
黄连木爱氏霉 240
罗汉松爱氏霉 241
李爱氏霉 242
乌桕爱氏霉 242
木荷爱氏霉 244
乌口树爱氏霉 246
长窄爱氏霉 247
内隔孢属 248
黄皮内隔孢 250
树皮生内隔孢 252
弯曲内隔孢 253
圆柱内隔孢 254
栀子内隔孢 255
枫香内隔孢 256
润楠内隔孢 257
南岭内隔孢 258
五列木内隔孢 260
美丽内隔孢 261
树脂内隔孢 261
直立内隔孢 263
具喙内隔孢 264
水松内隔孢 266
可可内隔孢 267
三隔内隔孢 268
林氏霉属 269
梭孢林氏霉 270
木槿林氏霉 271
桑林氏霉 272
卢曼霉属 272
芦苇卢曼霉 273
新葚孢属 274
五月茶新葚孢 276
桐新葚孢 277
含笑新葚孢 278
黄叶树新葚孢 280
类葚孢属 280
猴耳环类葚孢 281
霸王岭类葚孢 282
润楠类葚孢 284
南岭类葚孢 285
蔷薇类葚孢 286
拟葚孢属 287
丹尼斯拟葚孢 288
广西拟葚孢 289
葚孢属 291
尖顶孢葚孢 293
五月茶葚孢 294
粪生葚孢 295
枫香葚孢 297
润楠葚孢 298
崖角藤葚孢 299
联合葚孢 300
冈村隆史葚孢 301
参考文献 303
索引 322
寄主或基质汉名索引 322
真菌汉名索引 325
寄主学名索引 333
真菌学名索引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