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本书目标 3
1.2 本书未涵盖的内容 4
1.3 本书适用读者 4
1.4 本书组织结构 4
1.5 书写惯例 9
1.6 附加信息 9
第2章 案例研究背景 13
2.1 案例研究1:ATN 14
2.2 案例研究2: DTGOV 16
2.3 案例研究3:Innovartus 20
第一部分 云计算基础 25
第3章 理解云计算 25
3.1 起源与影响 26
简要历史 26
定义 27
商业驱动力 28
技术创新 30
3.2 基本概念与术语 33
云 33
IT资源 34
企业内部的 36
云用户与云提供者 36
可扩展性 37
云服务 38
云服务用户 40
3.3 目标与收益 40
降低的投资与成比例的开销 41
提高的可扩展性 42
提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43
3.4 风险与挑战 45
增加的安全漏洞 45
降低的运营管理控制 45
云提供者之间有限的可移植性 47
多地区法规遵循和法律问题 48
第4章 基本概念与模型 51
4.1 角色与边界 52
云提供者 52
云用户 52
云服务拥有者 53
云资源管理者 54
其他角色 56
组织边界 56
信任边界 57
4.2 云特性 58
按需使用 59
泛在接入 59
多租户(和资源池) 59
弹性 61
可测量的使用 61
可恢复性 61
4.3 云交付模型 63
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64
平台作为服务(PaaS) 65
软件作为服务(SaaS) 66
云交付模型比较 67
云交付模型组合 69
4.4 云部署模型 73
公有云 73
社区云 74
私有云 74
混合云 77
其他云部署模型 78
第5章 云使能技术 79
5.1 宽带网络和Internet架构 80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 80
无连接分组交换(数据报网络) 83
基于路由器的互联 83
技术和商业考量 85
5.2 数据中心技术 90
虚拟化 90
标准化与模块化 90
自动化 91
远程操作与管理 92
高可用性 92
安全感知的设计、操作和管理 92
配套设施 92
计算硬件 93
存储硬件 93
网络硬件 95
其他考量 96
5.3 虚拟化技术 97
硬件无关性 98
服务器整合 98
资源复制 98
基于操作系统的虚拟化 99
基于硬件的虚拟化 101
虚拟化管理 102
其他考量 102
5.4 Web技术 103
基本Web技术 104
Web应用 104
5.5 多租户技术 106
5.6 服务技术 108
Web服务 109
REST服务 110
服务代理 111
服务中间件 112
第6章 基本云安全 117
6.1 基本术语和概念 118
保密性 118
完整性 119
真实性 119
可用性 119
威胁 120
漏洞 120
风险 120
安全控制 120
安全机制 121
安全策略 121
6.2 威胁作用者 121
匿名攻击者 122
恶意服务作用者 123
授信的攻击者 123
恶意的内部人员 123
6.3 云安全威胁 124
流量窃听 124
恶意媒介 124
拒绝服务 126
授权不足 127
虚拟化攻击 127
信任边界重叠 129
6.4 其他考量 131
有缺陷的实现 131
安全策略不一致 132
合约 132
风险管理 133
第二部分 云计算机制 139
第7章 云基础设施机制 139
7.1 逻辑网络边界 140
7.2 虚拟服务器 144
7.3 云存储设备 149
云存储等级 149
网络存储接口 150
对象存储接口 151
数据库存储接口 151
7.4 云使用监控 155
监控代理 155
资源代理 155
轮询代理 157
7.5 资源复制 161
7.6 已就绪环境 166
第8章 特殊云机制 169
8.1 自动伸缩监听器 170
8.2 负载均衡器 176
8.3 SLA监控器 178
8.4 按使用付费监控器 184
8.5 审计监控器 189
8.6 故障转移系统 191
主动-主动 191
主动-被动 194
8.7 虚拟机监控器 200
8.8 资源集群 203
8.9 多设备代理 208
8.10 状态管理数据库 210
第9章 云管理机制 213
9.1 远程管理系统 214
9.2 资源管理系统 219
9.3 SLA管理系统 222
9.4 计费管理系统 225
第10章 云安全机制 229
10.1 加密 230
对称加密 231
非对称加密 231
10.2 哈希 234
10.3 数字签名 236
10.4 公钥基础设施 240
10.5 身份与访问管理 243
10.6 单一登录 244
10.7 基于云的安全组 247
10.8 强化的虚拟服务器映像 251
第三部分 云计算架构 255
第11章 基本云架构 255
11.1 负载分布架构 256
11.2 资源池架构 257
11.3 动态可扩展架构 262
11.4 弹性资源容量架构 265
11.5 服务负载均衡架构 268
11.6 云爆发架构 271
11.7 弹性磁盘供给架构 272
11.8 冗余存储架构 275
第12章 高级云架构 281
12.1 虚拟机监控器集群架构 282
12.2 负载均衡的虚拟服务器实例架构 288
12.3 不中断服务重定位架构 293
12.4 零宕机架构 298
12.5 云负载均衡架构 299
12.6 资源预留架构 301
12.7 动态故障检测与恢复架构 306
12.8 裸机供给架构 309
12.9 快速供给架构 312
12.1 0存储负载管理架构 315
第13章 特殊云架构 323
13.1 直接I/O访问架构 324
13.2 直接LUN访问架构 326
13.3 动态数据规范化架构 329
13.4 弹性网络容量架构 330
13.5 跨存储设备垂直分层架构 332
13.6 存储设备内部垂直数据分层架构 337
13.7 负载均衡的虚拟交换机架构 340
13.8 多路径资源访问架构 342
13.9 持久虚拟网络配置架构 344
13.10 虚拟服务器的冗余物理连接架构 347
13.11 存储维护窗口架构 350
第四部分 使用云 359
第14章 云交付模型考量 359
14.1 云交付模型:从云提供者的角度看 360
构建IaaS环境 360
装备PaaS环境 364
优化SaaS环境 367
14.2 云交付模型:从云用户的角度看 370
使用IaaS环境 370
使用PaaS环境 373
使用SaaS服务 374
第15章 成本指标与定价模型 379
15.1 商业成本指标 380
前期成本与持续成本 380
附加成本 381
15.2 云使用成本指标 387
网络使用 387
服务器使用 389
云存储设备使用 390
云服务使用 390
15.3 成本管理考量 391
定价模型 393
其他考量 395
第16章 服务质量指标与SLA 403
16.1 服务质量指标 404
服务可用性指标 405
服务可靠性指标 407
服务性能指标 407
服务可扩展性指标 409
服务弹性指标 411
16.2 SLA指导准则 413
第五部分 附录 421
附录A案例研究结论 421
附录B工业标准组织 427
附录C机制与特性的对应关系 433
附录D数据中心设施(TIA-942) 437
附录E适应云的风险管理框架 443
附录F云供给合同 451
附录G云商业案例模板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