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养生之道 2
古人的养生方法 2
先贤的生活态度 9
智者的养生之道 12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18
四季养生之法 22
寿命与先后天条件有关 26
生命各阶段的特点 29
肾中精气的作用 32
女子肾气的变化 36
男子肾气的变化 39
第二章 气与阴阳五行 43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43
气在生命中的作用 46
阴阳为天地之道 50
阴阳的性质特点 54
阴阳的变化规律 58
阴阳之气的升降 61
人体内外相应 72
五行的相克 77
亢害承制 78
五气之郁的治疗 79
第三章 藏象 82
脏腑的功能特点 82
五脏征象及内外联系 87
胆的功能作用 97
脏腑也有官阶头衔 98
脏与腑的表里关系 108
脏与脏的生克关系 114
五味与五脏的关联 120
饮食的化生与运转 121
精气血津液及作用 123
神的重要作用 138
第四章 病机病证 142
邪盛正虚与情志内伤 142
四季易感邪气不同 153
寒暑燥湿风所致病证 157
要想不生病就不能过用 165
体质偏颇与疾病相关 167
百病多生于气 172
气血贵在运行正常 183
五脏病变的虚实 188
病机十九条 193
热病的治疗与预后 212
风寒湿杂合而成痹证 215
水肿的病机表现及治疗 216
五脏六腑有病会导致咳嗽 220
第五章 诊法 222
司外揣内而知病变 222
察色诊病 226
听音诊病 229
望形态诊病 230
切脉诊病 231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234
阴阳是诊病的重要纲领 237
早晨看病最为合宜 240
医生诊病需要环境安静 241
疾病的转归 242
医生易犯的五种过失 243
医生的自我修养 248
第六章 论治 250
治病于萌芽 250
治疗宜因势利导 252
治标与治本 256
正治与反治 257
夏不宜热冬不宜寒 262
东西南北中治有不同 263
因人制宜个体化治疗 269
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70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275
治疗以平为期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