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能源及其分类 1
二、能源危机与希望 2
三、化石能源与能源地质 2
四、能源地质学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五、化石能源地质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4
第一章 沉积有机质及其来源 5
第一节 沉积有机质起源 5
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5
二、生物演化与沉积有机质聚集 6
三、生物解剖结构 8
四、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11
第二节 沉积有机质形成作用 14
一、生物有机质转化为沉积有机质的三个阶段 14
二、沉积有机质形成的两类作用 17
第三节 近现代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 18
一、沉积有机质的三重属性 18
二、腐殖酸的化学组成 20
三、可抽提沥青的化学组成 22
第四节 沉积有机质的聚集 24
一、陆地与海洋的沉积环境组合 24
二、泥炭的聚集环境 26
三、分散有机质的沉积分配 29
四、地壳中沉积有机质的分布 32
第二章 沉积有机质的岩石学属性 35
第一节 沉积有机质的宏观岩石学特征 35
一、富有机质沉积岩的成因类型 35
二、煤岩成分与煤岩类型 37
三、煤体的原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38
四、煤的构造 39
第二节 沉积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特征 39
一、显微组分识别方法 40
二、显微组分识别标志与分类 40
三、煤岩显微组分成因 44
四、煤中的矿物质 46
五、分散有机质显微组分 47
六、显微组分组合(显微煤岩类型) 49
第三章 沉积有机质的物理性质 52
第一节 沉积有机质的电磁性质 52
一、沉积有机质的光学性质 52
二、沉积有机质的导电性与视电阻率 55
第二节 沉积有机质的力学性质 56
一、沉积有机质的硬度 56
二、沉积有机质的脆性、韧性与断口 57
三、常用的岩石力学参数 58
第三节 沉积有机质的空间结构性质 59
一、固态沉积有机质的密度 59
二、流态沉积有机质的密度 60
三、沉积有机质中的孔隙 62
四、沉积有机质中的裂隙 65
第四节 沉积有机质的吸附与扩散渗流性质 68
一、沉积有机质等温吸附及其表征 68
二、沉积有机质的扩散性 70
三、沉积有机质的渗透性 72
第四章 沉积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75
第一节 沉积有机质中的元素与化合物 75
一、沉积有机质中的元素 75
二、沉积有机质中的有机化合物 76
第二节 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77
一、煤的工业组分 77
二、煤中全硫和形态硫组成 79
三、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 80
四、煤灰的化合物组成 81
第三节 分散有机质及干酪根的化学组成 82
一、研究内容与基本方法 82
二、沉积有机质类型 84
三、沉积有机质丰度 87
四、沉积有机质成熟度 89
第四节 原油的化学组成 91
一、原油化学组成概述 91
二、原油的元素组成 93
三、原油的烃类组成 96
四、原油地质衍生物(天然沥青) 101
第五节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102
一、天然气的化学组分 102
二、天然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 104
三、天然气与石油基本性质的差别 106
四、天然气水合物 107
第五章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 109
第一节 沉积有机质演化阶段与标志 109
一、沉积有机质演化阶段 109
二、沉积有机质演化标志 111
三、沉积有机质演化跃变 113
第二节 沉积有机质演化产物 115
一、固态有机质产物 115
二、流体有机质产物 116
第三节 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地质—地球化学机理 121
一、有机质演化的地球化学机理 121
二、有机质演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125
三、有机质演化的地质因素 126
第四节 沉积有机质演化的类型 131
一、沉积有机质的深成演化作用 131
二、沉积有机质的岩浆热演化作用 133
三、沉积有机质的动力演化作用 135
第六章 沉积盆地及其地质控制 138
第一节 沉积盆地基本特点 138
第二节 沉积盆地类型 139
一、沉积盆地分类原则与分类方案 139
二、基于地球动力学的沉积盆地分类 140
三、沉积盆地沉降机制 148
第三节 能源盆地及其基本特征 149
一、能源盆地类型 149
二、构造型能源盆地 150
三、过渡型能源盆地 154
四、叠合沉积盆地 158
第四节 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与过程 159
一、沉积古地理类型 159
二、盆地沉积补偿关系 160
三、同沉积构造 163
四、沉积旋回与沉积相变 167
五、沉积相变与地层穿时性 176
六、盆地的超覆扩张、退缩分化和侧向迁移 177
第七章 能源地质载体的关键物性 183
第一节 能源地质载体的孔隙一裂隙系统 183
一、孔隙发育特征 183
二、裂隙发育特征 195
第二节 能源地质载体的流体饱和度 200
第三节 能源地质载体的渗透性 202
一、渗透率表征方式 202
二、绝对渗透率 203
三、有效渗透率 205
四、相对渗透率 205
五、储层渗透率地质影响因素 207
第四节 能源地质载体的吸附性 210
一、等温吸附线 210
二、气体吸附模型与吸附参数 211
三、储层吸附性地质影响因素 214
第五节 能源地质载体的流体压力 215
一、储层压力及其状态 216
二、储层流体压力分布 217
三、储层流体压力地质影响因素 218
第八章 能源地质体的宏观地质特征 224
第一节 煤(储)层及其顶底板岩层 224
一、煤层结构与顶底板 224
二、煤层的厚度、形态与稳定性 232
三、富煤带和富煤中心 235
四、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原因 236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及发育特征 252
一、碎屑岩储集层重要性 252
二、砂体形态及相互连通性 253
三、碎屑岩结构与储集空间 255
四、碎屑岩储集特性的沉积控制 256
五、碎屑岩储渗性能的成岩控制 264
第三节 页岩(泥岩)储集层发育特征 266
一、页岩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 267
二、页岩储层的孔渗特征和储集类型 270
三、页岩储层特征的沉积控制 276
四、页岩储层的成岩演化 279
第四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及其发育特征 281
一、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与储层 281
二、碳酸盐岩储集空间 282
三、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285
四、碳酸盐岩储渗性能的地质控制 287
第五节 盖层与生储盖组合 289
一、盖层类型 289
二、盖层封闭机理 291
三、盖层封闭的相对性 296
四、盖层评价 298
五、生储盖组合 301
第九章 能源矿床及其含矿性 305
第一节 煤矿床及其基本类型 305
一、煤矿床的地质类型 305
二、煤矿床工业指标和勘查类型 308
第二节 煤质与煤炭分类 312
一、我国煤炭分类 312
二、煤中微量元素 319
三、资源勘查阶段的煤质评价 323
第三节 油气藏及其基本类型 324
一、油气藏分类 324
二、圈闭与油气运移 325
三、圈闭与油气藏类型 332
第四节 油气品位与油气分类 348
一、储层条件下天然气相态及预测模型 348
二、煤储层与页岩储层含气量 353
三、无机储层含油气“品位” 357
四、油气类型 358
第十章 盆地改造与化石能源赋存 365
第一节 盆地改造作用方式与类型 365
第二节 化石能源聚集地质单元 370
一、化石能源聚集构造单元的层级结构 370
二、中国煤炭与煤层气资源赋存的构造单元 371
三、中国页岩气聚集构造单元 374
四、常规油气聚集构造单元 375
第三节 我国化石能源矿产区域分布 378
一、我国煤炭资源赋存分布规律 378
二、我国煤层气资源赋存分布规律 394
三、我国页岩气资源赋存分布规律 397
四、我国常规油气资源赋存分布规律 399
第四节 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特点与评价理论 401
一、化石能源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特点 401
二、矿产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 410
三、化石能源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 412
四、矿产资源评价基本准则与一般流程 416
参考文献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