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和“的”字结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完权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48613268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的”的性质与功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汗牛充栋,观点各异,成为学界长期争议不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书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梳理论争的脉络,概括前贤取得的成就,阐述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的”的分与合,怎么分?怎么合?能否统一为一个“的”?有没有“的4”?二,“的”字定语的基本功能是区别还是描写?三,“的”的隐现取决于称谓性,还是距离象似原则,还是距离–标记对应律,还是内涵与外延,还是功能槽位?四,关于“的”字短语的中心语问题,以《当代语言学》为主要论坛的大讨论持续了数年,却依然不断有新论面世。与此相关的是,“的”是不是名词化标记?五,自指和转指的关系如何?六,“的”在事态句“V的O”和“VO的”中是时体助词吗?句尾“的”的作用又如何?“的”算不算语气词?七,伪定语和准定语问题。

总序&沈家煊 1

1绪言 1

2分合 6

2.1 早期状况 6

2.2 《说“的”》 7

2.3 大讨论 10

2.4 发现共性 13

2.5 探寻语用 15

2.6 认知解释 16

2.7 正字法讨论 19

3隐现 21

3.1 单项定语 21

3.2 多项定语 24

3.3 韵律因素 27

3.4 复合词问题 29

3.5 生成语法的研究 33

3.6 “的”字结构的隐现类型 35

3.7 “地”的隐现 37

4位置 38

4.1 位置和隐现 38

4.2 位置导致语义差别 39

4.3 频率 42

4.4 可别度领前原理 44

4.5 关系小句 45

4.6 篇章与认知 48

5功能 50

5.1 追问“区别”说 50

5.2 扬弃“描写”说 51

5.3 区别性、描写性 53

5.4 限制性、非限制性;内涵性、外延性 54

5.5 述谓性 56

5.6 重新定义“描写性” 57

5.7 “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59

6名词化 63

6.1 朱德熙论名词化 64

6.2 袁毓林的进一步讨论 66

6.3 郭锐的反对意见 69

6.4 其他质疑 71

6.5 另一条思路 72

7自指和转指 75

7.1 朱德熙论“自指和转指” 75

7.2 关于自指的进一步探讨 77

7.3 关于转指的进一步探讨 78

7.4 遭遇的质疑 79

7.5 转指和转喻 80

7.6 转指是自指的特例 84

8参照体—目标构式 88

8.1 日常认知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88

8.2 语言认知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92

8.3 参照体的信息度、可及度和凸现度 95

9“N的V”的构成 98

9.1 内部构成 98

9.2 外部环境 102

9.3 主谓插“的”说 103

9.4 名词化说和非限定动词说 105

9.5 “N的V”就是“N的N” 109

10向心结构难题 112

10.1 问题的提出 112

10.2 标准的修订 113

10.3 理论的反思 115

10.4 中心的认定 116

10.5 难题的消解 119

11生成语法的探索 122

11.1 DP中心语说 122

11.2 CP说 125

11.3 附接语说 126

11.4 连词说 127

11.5 分类词说 128

11.6 传统DP分析法 129

11.7 DeP说 130

11.8 前置介词说 131

11.9 Larson的“大名词”方案 133

12事态句 136

12.1 “的”字判断句 136

12.2 “时体助词”说 138

12.3 传信标记说 140

12.4 承指说 141

12.5 动作区分说 142

12.6 名词化标记说 144

12.7 事态句的基本性 147

12.8 糅合类推说 150

12.9 结构的平行性 152

13“他的老师当得好” 154

13.1 问题的发现 154

13.2 转换生成语法的重新分析说 155

13.3 施事定语说 156

13.4 移位派生说 158

13.5 糅合类推说 161

13.6 受事主语说 163

14领格表受事 166

14.1 经典评析 166

14.2 词汇缺项说 170

14.3 句法缺位说 171

14.4 语义不显说 173

14.5 比较分析 174

14.6 连续包含说 177

14.7 糅合类推造就连续包含 180

15结语 182

参考文献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