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起源与本质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1
一、心理学的起源 2
二、心理学的发展 3
三、心理现象的实质 9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1
一、精神分析理论 11
二、行为主义理论 13
三、人本主义理论 15
四、认知主义理论 17
第三节 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 20
一、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20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22
三、脑发育的关键期 24
第二章 心理发展 30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30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31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31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36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37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39
三、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关系 40
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41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42
一、婴儿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42
二、幼儿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44
三、童年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47
四、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49
五、成年期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51
第三章 认知心理 55
第一节 认知概述 55
一、认知的含义 56
二、认知发展与学习 57
三、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 58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60
一、感觉的含义及规律 60
二、知觉的含义及规律 63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64
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65
第三节 注意 67
一、注意的含义及种类 67
二、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69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71
四、学生注意的发展及注意力的培养 72
第四节 记忆 74
一、记忆的含义及种类 74
二、遗忘规律与增强记忆的方法 76
第五节 思维 79
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 79
二、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80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81
四、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培养 85
第四章 人格心理 93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93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93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96
三、情绪和情感的理论 97
四、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100
五、青少年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102
第二节 人格概述 104
一、人格的含义 104
二、人格的理论 104
三、性格及其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107
四、人格的完善 113
第三节 青少年的心理及其辅导 114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114
二、青少年性心理的特点 116
三、青少年异性交往教育 117
第五章 学习心理 120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120
一、学习概述 121
二、学习分类 127
第二节 学习理论 131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32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35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3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4
第三节 学习理论的教学应用 147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47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50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54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59
第六章 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与学习策略 166
第一节 学习动机 167
一、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 167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168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70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170
五、学习动机理论 172
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80
第二节 学习迁移 186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186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187
三、学习迁移的促进 191
第三节 学习策略 193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193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194
第七章 学生心理辅导 208
第一节 健康和心理健康 208
一、健康及其标准 209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210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211
四、心理行为异常的判别方法 215
第二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16
一、神经衰弱 217
二、焦虑症 218
三、恐怖症 220
四、强迫症 221
五、抑郁症 222
六、网络成瘾症 224
第三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227
一、系统脱敏法 227
二、厌恶疗法 231
三、认知疗法 233
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237
五、以人为中心疗法 241
第八章 教师心理 248
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 249
一、教师角色心理 249
二、教师成长心理 251
三、专家型教师 254
第二节 教师心理特征 256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257
二、教学效能感 261
三、教师的特殊心理与行为效应 262
第三节 教师心理健康 265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及表现 265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266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