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1
第三节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2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3
思考题 3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4
第一节 误差的种类和来源 4
一、系统误差 4
二、偶然误差 4
第二节 准确度和精密度 5
一、准确度与误差 5
二、精密度与偏差 6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8
第三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8
一、检验并消除系统误差 8
二、减小偶然误差 9
三、减小测量误差 9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 10
一、置信区间与分析结果的表示 10
二、可疑值的取舍 11
三、显著性检验法 13
四、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和配线过程 14
第五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6
一、有效数字 16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7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7
思考题 18
习题 18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20
第一节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20
一、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0
二、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21
第二节 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 21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21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4
第三节 滴定分析的计算 25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基本公式 25
二、计算实例 26
思考题 30
习题 30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32
第一节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32
一、物料平衡 32
二、电荷平衡 32
三、质子平衡 33
第二节 不同酸度溶液中酸碱存在型体的分布 34
一、一元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34
二、多元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35
第三节 酸碱溶液中酸度的计算 36
一、强酸(碱)溶液 36
二、一元弱酸(碱)溶液 37
三、多元酸(碱)溶液 39
四、两性物质溶液 40
五、弱酸及其共轭碱溶液 41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42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42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43
三、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45
四、混合指示剂 45
第五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46
一、强碱强酸的滴定 46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49
三、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51
四、多元酸的滴定 52
五、多元碱的滴定 53
六、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54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5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5
二、应用实例 56
思考题 59
习题 60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61
第一节 概述 61
第二节 EDTA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62
一、EDTA的性质及其离解平衡 62
二、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的特点 63
第三节 影响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65
一、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65
二、配位效应和配位效应系数 66
三、条件稳定常数 67
第四节 配位滴定曲线 69
一、滴定曲线 69
二、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71
三、直接准确滴定的判据和最高酸度 71
第五节 金属指示剂 73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73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73
三、常用金属指示剂 74
四、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氧化变质现象 75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6
一、控制溶液酸度 76
二、利用掩蔽和解蔽 77
三、用其他配位剂滴定 79
四、预先分离 79
第七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79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79
二、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80
思考题 81
习题 82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83
第一节 条件电极电势 83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84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对称性 84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84
第三节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86
一、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86
二、温度的影响 87
三、催化剂的影响 87
四、诱导反应的影响 87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8
一、化学计量点电势的计算 88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9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92
一、自身指示剂 92
二、特殊指示剂 92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 92
第六节 高锰酸钾法 94
一、概述 94
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95
三、应用实例 96
第七节 重铬酸钾法 97
一、概述 97
二、应用实例 98
第八节 碘量法 99
一、概述 99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01
三、应用实例 102
第九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预处理 104
思考题 106
习题 107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108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108
一、沉淀滴定曲线 108
二、莫尔法 109
三、佛尔哈德法 110
四、法扬司法 112
五、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12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 113
一、重量分析法概述 113
二、沉淀法的应用实例 118
三、气化法应用实例 118
思考题 119
习题 119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120
第一节 概述 120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20
一、光的基本性质 120
二、溶液对光的选择吸收和吸收曲线 121
三、光吸收定律 123
四、朗伯-比耳定律的应用条件 125
第三节 显色反应 126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26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27
三、常用显色剂 129
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和仪器 131
一、测定方法 131
二、分光光度计 131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134
一、仪器测量误差 134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136
第六节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37
一、示差分光光度法 137
二、多组分的测定 138
三、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139
四、应用实例 140
思考题 141
习题 141
第九章 电势分析法 143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43
一、参比电极 143
二、指示电极 145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 146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146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势公式 148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 150
第三节 直接电势法 152
一、pH值的测定 152
二、离子活(浓)度的测定 152
第四节 电势滴定法 155
一、基本原理 155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155
第五节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157
一、直接电势法的应用 157
二、电势滴定法的应用 158
思考题 161
习题 161
第十章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163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163
一、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63
二、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65
三、共沉淀分离法 166
第二节 溶剂萃取分离法 167
一、溶剂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167
二、萃取体系的类型和萃取条件 169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172
一、离子交换树脂 172
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 173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175
第四节 层析分离法 176
一、纸层析 176
二、薄层层析 177
思考题 178
习题 178
第十一章 几种仪器分析法简介 180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80
一、基本原理 180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80
三、定量方法 183
四、应用实例——铜、锌、锰的测定 184
第二节 流动注射分析 184
一、基本原理 185
二、仪器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186
三、定量方法 188
四、应用实例——磷酸根的测定 189
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 190
一、色谱法基本原理 190
二、气相色谱法 201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204
附表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207
附表二 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08
附表三 t分布的双侧分位数(ta) 212
附表四 F检验的临界值(Fa) 213
附表五 浓酸和浓氨水的相对密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217
附表六 常用弱酸及弱碱的离解常数(18~25℃) 218
附表七 金属配合物的积累常数 220
附表八 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lgK?(25℃) 222
附表九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 223
附表十 标准电极电势(18~25℃) 225
附表十一 条件电极电势?′ 228
主要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