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的非线性效应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栎桦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4724
  • 页数:148 页
图书介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财政运行也进入财政收入增速趋缓、支出刚性增加和赤字不断扩大的“财政新常态”,积极财政政策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的权衡。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出财政支出存在非线性效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马尔科夫区制模型对假说进行检验;其次,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非线性影响,并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求解财政支出的门槛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门槛效应,为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区间调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5

一 研究思路 5

二 研究内容 5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7

一 主要创新 7

二 主要不足 8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9

第一节 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9

一 财政支出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 9

二 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16

三 文献评述 22

第二节 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消费效应 23

一 财政支出规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3

二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9

三 文献评述 33

第三节 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投资效应 34

一 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34

二 文献评述 39

第三章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 41

第一节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扩张偏向行为的典型事实:基于改革开放38年历史数据的观察 41

一 经济增长进程中财政支出的波动轨迹 42

二 经济增长进程中财政生产性支出的波动轨迹 47

第二节 财政支出非线性效应的动态时间路径分析 51

一 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动态时间路径分析 51

二 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动态时间路径分析 57

三 财政支出影响私人投资的动态时间路径分析 62

本章小结 67

第四章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 71

第一节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 71

一 模型构建 71

二 模型分析与结论 72

第二节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分析 74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74

二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75

三 计量方法的确定 75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76

第三节 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79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79

二 模型的估计方法 80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82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86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87

二 模型的估计方法 88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88

本章小结 90

第五章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门槛效应 92

第一节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 92

一 模型构建 92

二 模型分析与结论 93

第二节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95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95

二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96

三 计量方法的确定 97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99

第三节 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门槛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104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104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104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门槛效应: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107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107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108

本章小结 110

第六章 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门槛效应 112

第一节 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 112

一 模型构建 112

二 模型分析与结论 113

第二节 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模型的分析 115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115

二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115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6

第三节 财政支出影响私人投资的门槛效应:基于静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118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118

二 模型的估计方法 118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9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私人投资的门槛效应:基于静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122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122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123

本章小结 125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28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28

一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扩张偏向行为的典型事实 128

二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 129

三 财政支出的门槛效应 132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34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