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7
三、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17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54
五、本书结构及主要内容 56
第一章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之思 62
第一节 宏观背景:现阶段我国就业的总体形势 63
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其供需的基本状况 63
二、供需之间: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74
三、我国就业供需矛盾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 77
第二节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面观 81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毕业生就业问题 82
二、毕业生就业:供给与需求的总体态势 85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象与本质 87
四、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就业结构性矛盾影响因素分析 91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瓶颈:专业结构性矛盾 94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概观 94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特征 99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供求结构状况 103
四、专业结构性矛盾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15
本章小结 118
第二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理论解析 120
第一节 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辩证关系 120
一、高校人才供给(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统一性 121
二、高校人才供给(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立性 123
三、高校人才供给(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互动性 125
第二节 对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多维解析 127
一、高等教育供需关系与专业结构性矛盾 127
二、技术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专业结构性矛盾 131
三、结构性失业现象与专业结构性矛盾 134
四、专业门类的信号功能与专业结构性矛盾 138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成因分析 141
一、直接缘由:专业人才供需在数量及其结构上失衡 142
二、深层根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 146
三、制度因素: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配置机制不健全 156
本章小结 164
第三章 专业结构性矛盾实证分析——以江苏高校为例 166
第一节 江苏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统计分析 166
一、江苏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总量供需情况 167
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结构需求特征 170
三、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统计分析 174
第二节 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190
一、专业结构性矛盾影响因素分析 190
二、专业结构性矛盾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91
第三节 不同学科专业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198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198
二、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 199
三、回归结果和分析 200
本章小结 201
第四章 他山之石:国外应对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举措考察 203
第一节 美国应对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举措 204
一、课程组合形成柔性专业设置模式 205
二、高校拥有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高度自主权 206
三、政府注重使用间接手段调控专业人才供需结构 208
第二节 日本应对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举措 210
一、高校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 212
二、不同高校侧重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3
三、政府注重直接干预专业人才供需结构 215
第三节 俄罗斯对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举措 217
一、统一专业目录规范人才培养规格 218
二、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220
三、以课程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互动 221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223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24
二、专业设置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225
三、市场直接微观调控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 226
第五章 对策与措施: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协调 228
第一节 形成专业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机制 228
一、供需总量及结构平衡:招生规模与就业率适度挂钩 228
二、专业招生规模与就业率适度挂钩的基本要求 229
三、专业招生规模与就业率适度挂钩模型的建构 230
第二节 建立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机制 235
一、高校层面:人才培养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235
二、政府层面: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 236
三、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模式的建构 239
第三节 保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合理张力 241
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明确高校办学的战略定位 242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协调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关系 244
三、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切实端正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246
第四节 人才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机制的优化 248
一、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机制 249
二、健全高校自主办学与自我约束机制 251
三、推进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53
第六章 结语 256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基本结论 256
第二节 创新点 258
第三节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59
参考文献 261
附录 274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