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的回忆 1
出生在反“扫荡”时期 2
母亲撑起这个家 3
我崇敬的姥姥 5
土改中我家被划为“新中农” 7
我的竹园情怀 8
门前那棵柿子树 9
老宅的变迁 11
第二章 送我进学堂 15
一块“石板”和一枝“石笔” 15
吴先生的“教具” 17
参加李圩完小的第一支腰鼓队 18
上学后改名叫“建中” 19
第三章 中等教育年代 21
用酱油做调料 21
许诺一条“绒线裤” 22
聪明但不勤奋 24
落选飞行员 25
丢了一只鞋 26
“校花”徐增霞 27
一个馒头的记忆 29
挣的工分够学费 31
第四章 走进解放军大学校 33
在刻苦训练中坚定信念 33
放下枪杆子,扛起竹竿子 35
帮助班长写“情书” 37
选调当文印员 38
考验 41
亲历天津抗洪抢险一线 42
难忘的教训 45
执行“五七”指示 47
俭朴的“婚礼” 49
部队基层八年的反思 52
第五章 在军级机关的磨练 55
在“无派”中坚守工作岗位 55
到“五七干校”劳动 58
任副处长八年 60
新岗位的考验 63
第六章 首任直工部长 66
高举团结的旗帜 67
扎实抓好基层 69
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兵” 71
培养优良作风 73
难忘的一支体坛劲旅 78
谈谈领导机关的廉政问题 83
正确认识党风和社会风气是当前理想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90
30年的记忆 97
第七章 调任秘书长 103
第一次向组织“讲价钱” 103
坐了两天冷板凳 105
打铁还得自身硬 106
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07
做好机关服务保障 109
“同甘共苦”的时代意义 112
第八章 在六十七集团军的岁月 118
上任前的谈话 118
事故案件要少 119
“双四一”的产生 121
真正的“兵演兵”宣传队 123
国防大学的补训 126
军首长的“小灶” 129
第九章 情系中原 132
1+1大于2的效果 132
100套防化服 135
陪同张震副主席 137
香港回归祖国的启示 141
豫中“明珠”南街村 145
“武”常委 151
见证漯河抗洪抢险 154
倾注河南国防教育 158
老促会10年 166
第11个奖杯 172
典型的力量 176
第十章 未了故乡情 190
修一条公路 190
建一所小学校 192
建一座便民“医院” 194
为沭阳中学捐献图书 197
将军故乡行 199
第十一章 生活背后的亮光 202
别忘济南军区 202
我爱橡树林 209
“老大哥”您好 212
附录 223
一、一位老将军的情怀——《时代音符》《时代余音》读后感&赵世信 223
二、将军的国防情结&王全书 226
三、将军的异国情怀&王明义 229
四、志趣高雅快乐多——《怡心集》读后感&侯丰田 231
五、将军风采录&李卫东 234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