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主要课题 1
第二节 中央文献定义与翻译研究成果综述 2
(一)中央文献中译外研究 2
(二)《政府工作报告》外译研究现状 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11
第四节 本书结构 13
第二章 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 15
第一节 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6
(一)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16
(二)曼塔里的翻译行为论 18
(三)弗米尔的目的论 19
(四)诺德的“功能加忠诚”论 20
第二节 功能翻译理论与文献翻译实践 22
第三节 关于翻译行为参与者的理论框架 25
(一)翻译过程 25
(二)翻译过程的各行为主体 30
第四节 小结 31
第三章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行为论分析 33
第一节 发起人 33
第二节 原文作者 34
第三节 译者 36
第四节 受众 38
(一)目的语文本使用者与目的语接受者 38
(二)专业型受众与普通型受众 39
(三)《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本的受众与定位 40
第五节 文本类型 41
第六节 翻译目的 42
(一)发起人、原作者与译者的目的 43
(二)受众的目的 44
(三)《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目的 45
第四章 译者访谈 47
第一节 译者访谈的背景介绍 48
第二节 译者对翻译目的与文本类型的认知 48
第三节 译者对翻译难点的认知 50
第四节 译者对翻译理论和策略的认知 51
第五节 译者对现有译本问题点的认知 52
第六节 小结 53
第五章 三次小规模受众调查的分析与启发(2013—2015年) 56
第一节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本受众访谈调查 57
(一)调查方法与受众 57
(二)调查结果归纳与分析 59
(三)对2013年访谈结果的思考 60
(四)“2013年访谈”的小结 69
第二节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本的受众调查研究 70
(一)调查方法与受众 70
(二)调查结果归纳与分析 71
(三)“2014年调查”的小结 79
第三节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本的受众调查研究 80
(一)调查方法与受众 80
(二)调查结果归纳与分析 81
(三)“2015年调查”的小结 87
第四节 三次小规模受众调查的成果与不足 88
(一)三次小规模受众调查的成果 88
(二)三次小规模受众调查存在的不足 90
第六章 较大规模的受众调查分析与启示 91
第一节 问卷设计 91
(一)题型:选择为主、开放式填写为辅 91
(二)调查目的 92
第二节 调查概要 92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95
第四节 调查结果的定量分析 134
(一)“年龄”与“评价”的相关性 135
(二)“职业”与“评价”的相关性 135
(三)“学历”与“评价”的相关性 136
(四)“中文程度”与“评价”的相关性 137
(五)调查结果的启示 138
第五节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受众反馈译例探讨 140
(一)文本类型 141
(二)目的论三原则 142
(三)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对策 144
第七章 基于“功能加忠诚”原则考察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 146
第一节 翻译背景介绍 146
第二节 《政府工作报告》对外翻译任务的特点 148
(一)背景知识要求高 148
(二)术语多 149
(三)遣词造句高度浓缩 150
第三节 基于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的考察 151
(一)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151
(二)从“功能”原则进行考察 152
(三)从“忠诚”原则进行考察 153
第四节 小结 157
第八章 《政府工作报告》文体风格的变化与传播方式创新 159
第一节 《政府工作报告》的性质与功能 159
第二节 《政府工作报告》的制订、文本特征与历年变化 160
(一)制订过程(以2016年为例) 160
(二)从语料库统计看《政府工作报告》文体历年变化 161
(三)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点与受众反应 164
第三节 《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播与传播方式创新 165
(一)对内传播与创新 166
(二)《政府工作报告》对外传播方式创新——以日本为例 167
第四节 小结 169
第九章 结论——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的对策与建议 170
第一节 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译日行为的再思考 170
(一)目的:发起者、原文作者、译者、受众的目的及评价 171
(二)功能:译者、受众认为的功能及评价 172
(三)与对日传播的关系及思考 173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174
(一)发起者 174
(二)原作者 175
(三)译者 175
(四)传播者 176
第三节 本书的价值及今后课题 176
参考文献 180
附录 中国『政府活動报告书』日訳文の日本人読者フンケート 187
后记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