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徐勇 1
凡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1
村庄类分序&徐勇 1
稻作社会:散落型村落的小农治理——长江区域储茂村调查 3
第一章 村落由来与演变 3
第一节 村落的由来 3
一 内推外拉促成“板桥章” 3
二 开枝散叶形成“板桥章” 4
三 置庄招佃腯成“板桥章” 5
第二节 村落的形成 10
一 村民记忆中的村落 10
二 国家建制中的村落 13
第三节 储茂村当下概况 15
第二章 储茂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16
第一节 水网环境与稻作农业 16
一 网状性的水利环境 16
二 小块农田与稻作农业 25
第二节 “资源禀赋”与生存空间 29
一 天赋资源与生存空间竞争 29
二 人塑资源与生存空间流动 34
第三节 “因田而居”与空间格局 37
一 “因田而居”的散居村落 38
二 交通网络中的村落空间 40
第三章 储茂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44
第一节 人与地及其生产关系 44
一 人与地的关系 44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48
第二节 产权及产权关系 58
一 土地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 58
二 土地买卖与土地租佃 64
第三节 经营及经营关系 74
一 经营主体 75
二 经营关系 77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84
一 交换活动 84
二 交换关系 94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101
一 产品分配 102
二 分配关系 108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109
一 消费活动 110
二 消费关系 111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120
一 财产继承 120
二 继承关系 123
第八节 储茂村经济变迁 127
一 1949年前传统经济形态状况 127
二 1949年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128
第九节 储茂村经济实态 130
一 产权 131
二 经营 131
三 消费 132
四 分配 132
五 市场交换 133
第四章 储茂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134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134
一 血缘主体 134
二 血缘关系 138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146
一 地缘主体 146
二 地缘关系 153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157
一 业缘主体 157
二 业缘关系 159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163
一 信缘主体 163
二 信缘关系 167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170
一 组织主体 170
二 组织关系 173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174
一 交往活动 175
二 交往关系 180
第七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184
一 社会流动 185
二 流动关系 189
第八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191
一 分化主体 191
二 群体关系 194
第九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196
一 冲突类型 196
二 冲突关系 198
第十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201
一 保护主体 201
二 保护关系 203
第十一节 储茂村社会变迁 204
一 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状况 205
二 1949年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 206
第十二节 储茂村社会实态 207
一 开放 207
二 流动 209
三 多元 209
第五章 储茂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211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211
一 先人崇拜 211
二 崇拜关系 216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218
一 信仰内容 218
二 信仰关系 221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222
一 思维活动 223
二 思维关系 227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230
一 生育态度 230
二 生产态度 235
三 生活态度 236
四 社会态度 239
五 政治态度 239
六 人生态度 240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241
一 婚丧习俗及关系 241
二 节庆习俗与关系 253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258
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 258
二 学校教化与规训 259
第七节 娱乐与娱乐关系 261
一 秧歌灯 261
二 七姑娘 263
三 唱麒麟 263
四 庙会 265
五 赌博 265
第八节 储茂村文化变迁 266
一 1949年前传统文化形态状况 267
二 1949年后传统文化形态变迁 268
第九节 储茂村文化实态 269
一 祖先崇拜意识弱化 269
二 神灵信仰形式化 270
三 婚丧习俗攀比化 271
四 子女教育功利化 272
五 文化娱乐个体化 273
第六章 储茂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274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274
一 政权治理 274
二 政权治理关系 281
第二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281
一 家户治理 282
二 家户治理关系 287
第三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289
一 村落治理 290
二 村落治理关系 291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292
一 亲族治理 293
二 亲族治理关系 296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299
一 信缘治理 299
二 信缘治理关系 301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302
一 业缘治理 302
二 业缘治理关系 304
第七节 储茂村治理变迁 305
一 1949年前传统治理形态状况 305
二 1949年后村落治理形态变迁 306
第八节 储茂村治理实态 307
一 党的领导 307
二 村民自治 308
三 政策落实 309
附录 313
一 颜公3~18世迁居情况 313
二 来安县历代历史沿革 317
三 安徽来安“板桥章氏”现代名人榜 318
四 太傅仔钧家训二十九篇论 322
五 储茂村被访老人一览 325
储茂村调查日记(节选) 327
相依相争:湖区型村落的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七鸭子村调查 351
第一章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351
第一节 村落的由来 351
一 赣地填湘 351
二 七姓入村 353
三 因地散居 354
四 传说得名 355
第二节 村落的形成 356
一 聚落雏形 357
二 他姓迁入 358
三 建制沿革 360
第三节 村落的当下 361
第二章 七鸭子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365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作物生产 365
一 气候条件与稻作生产 365
二 地形条件与作物分布 369
三 水系条件与稻作灌溉 370
四 土壤条件与作物类别 373
五 自然灾害 374
第二节 空间分布格局 377
一 村落分布 377
二 住房格局 378
三 道路分布 379
第三节 七鸭子村自然实态 381
一 村落布局及道路改善 381
二 水利设施的完善 384
第三章 七鸭子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386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386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386
二 生产能力关系 391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398
一 产权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 399
二 土地买卖关系 410
三 土地租佃关系 414
四 土地典当关系 418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419
一 经营主体 419
二 生产合作关系 422
三 市场雇佣关系 426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429
一 交换活动 429
二 买卖与价格关系 432
三 借贷与赊欠关系 435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438
一 分配单元 438
二 分配内容 439
三 分配决策关系 442
四 分配主体关系 444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446
一 消费单元与内容 446
二 家户内部消费关系 448
三 家户外部消费关系 450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452
一 继承权与继承物 452
二 继承方式与后果 453
三 家庭内外的继承关系 454
第八节 七鸭子村经济变迁 455
一 1949年前传统经济形态状况 456
二 1949年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456
第九节 七鸭子村经济实态 462
一 产权状况 462
二 生产经营 462
三 家庭分配 465
四 市场交换 465
五 家庭继承 466
第四章 七鸭子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467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467
一 血缘主体 467
二 生活中的血缘关系 470
三 生产中的血缘关系 473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474
一 地缘主体 474
二 生活中的地缘关系 477
三 生产中的地缘关系 478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480
一 业缘组织 480
二 水利圈与市场圈 482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485
一 信缘主体 485
二 信缘关系 487
第五节 组织与组织关系 489
一 村内组织 490
二 跨村组织 491
三 组织关系 492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494
一 交往活动 494
二 交往方式 496
三 交往关系的维持 497
第七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498
一 流动主体与方式 498
二 流动中的关系 499
第八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501
一 职业分化 501
二 血缘分化 502
三 群体关系 503
第九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505
一 冲突类型 505
二 冲突关系 507
第十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509
一 保护主体 509
二 亲缘保护关系 511
三 地缘保护关系 512
第十一节 七鸭子村的社会变迁 512
一 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状况 513
二 1949年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 513
第十二节 七鸭子村的社会实态 515
一 血缘与地缘关系 515
二 业缘与信缘关系 515
三 社会流动与交往 518
四 社会冲突与保障 519
第五章 七鸭子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523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523
一 祠堂与祖坟 523
二 族谱与孝道 525
三 家族祭拜关系 525
四 家户祭拜关系 526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527
一 神灵信仰 527
二 鬼怪信仰 528
三 信仰关系 529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530
一 经验思维与经验关系 531
二 务实思维与务实关系 532
三 理性思维与理性关系 533
四 平均思维与平均关系 533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534
一 生育态度与关系 535
二 生产生活态度与关系 536
三 其他态度与关系 537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538
一 婚丧习俗与关系 538
二 节庆习俗与关系 544
三 日常习俗与关系 549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550
一 规训主体 550
二 规训方式与结果 551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552
一 文娱活动 552
二 文娱交往关系 554
第八节 七鸭子村的文化变迁 556
一 1949年前传统文化形态状况 556
二 1949年后传统文化形态变迁 556
第九节 七鸭子村的文化实态 558
一 祖先崇拜与信仰 558
二 生育观念与教育 559
三 文化习俗与娱乐 560
第六章 七鸭子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562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562
一 政权治理主体 562
二 政权治理内容 563
三 政权治理关系 564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564
一 村落治理的多元主体 565
二 村落治理的内外事务 565
三 村落治理关系 566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567
一 家户治理主体 567
二 家户治理与族的介入 569
三 家户治理关系 570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571
一 亲族治理单元与主体 571
二 亲族治理内容、规则与过程 572
三 亲族治理关系 573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575
一 信缘治理单元、主体与内容 575
二 信缘治理的规则与过程 577
三 信缘治理关系 577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578
一 业缘治理 578
二 业缘治理关系 580
第七节 七鸭子村治理变迁 581
一 1949年前传统治理形态状况 581
二 1949年后传统治理形态变迁 582
第八节 七鸭子村的治理实态 583
一 村庄的选举与治理 584
二 村庄的党员与治理 584
三 村庄的公共服务与治理 585
四 村庄的治理模式创新 585
七鸭子村调查小记 589
七鸭子村调查日记(节选) 593
后记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