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导论:迈克尔·摩尔的五种身份 1
第一节 研究概要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 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
第四节 文献综述 7
一 书籍 8
二 影像资料 13
三 其他迈克尔·摩尔相关资料 31
四 扩展文献 33
五 总结 34
第五节 迈克尔·摩尔简史 36
第二章 创作者·摩尔纪录影片的形态样式 45
第一节 摩尔影片的剧作构架 45
一 情节剧叙事 46
二 论文体叙事 53
第二节 采访风格 63
一 伏击采访 64
二 预约采访 66
三 随机采访 68
四 运用案例 69
第三节 视听语言 75
一 镜头构成与来源 75
二 声音 83
三 剪接 88
第四节 视听美学:“影像狂欢” 92
第五节 风格溯源 96
第三章 传承者·纪录片的新文化运动 99
第一节 纪录片的本源问题 101
第二节 摩尔纪录片表达与诉求的历史传承 106
一 对纪录片影像本体论的继承 107
二 对导演控制力的继承 108
三 对意识形态宣传功能的继承 110
四 对资料影像运用方法的继承 116
五 对“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观念的继承 117
六 对纪录片主观性的继承 121
七 对作者立场与“心理真实”的继承 124
第三节 媒介从业者的社会责任传承 125
一 对社会关怀责任的继承 126
二 对社会运动关注的继承 128
第四节 新型政治纪录片:摩尔影片的具体历史定位 131
第四章 行动者·现身说法的幕后人员 137
第一节 亲历者 137
一 调查事件 140
二 创造事件 141
三 强势介入 142
第二节 讽刺者 144
第三节 斗争者 152
一 生活中的斗争 152
二 作品中的斗争 154
第四节 新型媒介仪式 157
一 仪式与媒介仪式简述 158
二 摩尔的媒介仪式类别 160
三 仪式功能与影响效果 164
第五节 作为抗争武器的媒介 167
一 媒介环境 167
二 情绪表述 170
第五章 关怀者·媒介名流的蓝领情结 175
第一节 政治立场 176
一 阶级定位 176
二 蓝领装扮 178
三 行为举止 181
四 价值溯源 182
第二节 思想构成 186
一 民粹主义 187
二 自由主义 189
三 反战思想 192
四 表达方式 194
第三节 传播效果 199
第四节 身份争议 206
第六章 异议者·摩尔的敌人与对手 211
第一节 政敌与政党 212
一 《弗林特之声》事件 213
二 《愚蠢的白人》事件 215
三 《华氏9/11》事件 216
第二节 大型企业 223
第三节 媒介人士 225
一 意识形态批评 226
二 新闻美学批评 228
第四节 民间组织 233
第五节 反目者 236
第七章 美国新型公共领域的民主与自由限度 241
第一节 新型平民公共领域的样态 241
一 既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方式 243
二 新型公共领域的形成倾向 244
三 新型公共领域参与主体、地位与运作方式的再辨别 245
第二节 新型公共领域的诉求 248
一 摩尔的“文化领导权” 248
二 “民族—人民”文学观的影视化 251
三 对娱乐政治的批判性继承 255
四 “市民社会”的“有机知识分子” 256
第三节 美国媒介的论争尺度与审查 258
一 “公司审查” 259
二 “自我审查” 261
第三节 重塑公共领域 264
第四节 摩尔及其纪录片对中国媒介的现实意义 271
附录 迈克尔·摩尔研究资料一览表 275
第一节 影视资料 275
第二节 文字资料 280
参考文献 285
参考影片 296
后记 我们还能走多远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