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全书·史论卷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凤阳花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纂;夏玉润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6155234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凤阳花鼓,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是明代以来凤阳府地区以“花鼓”表演、歌唱为特征的综合艺术形式。数百年来,它首先在曲艺、民歌、歌舞、戏曲、民间美术、文学(包括诗词、小说等)等几乎涵盖所有文化艺术领域中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宫廷、官府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内容,成为礼仪、庆典、宗教、民俗等具有社会功能的艺术形式,甚至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大改革的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舆论工具。数百年来,凤阳花鼓不仅遍及全国,甚至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综合艺术。《凤阳花鼓全书》是中共凤阳县委、凤阳县人民政府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资助。其编纂原则是“精品集成,述而有作,作而不显”。分为五卷:《史论卷》、《文献卷》、《文集卷》、《词曲卷》,此卷为《史论卷》。

(上册) 1

绪论 1

第一节 “大凤阳”地区建置沿革与自然地理 1

一、明代以前的建置沿革 1

二、从临濠到“大凤阳” 4

三、“大凤阳”地区自然环境变迁 6

第二节 “凤阳花鼓”“凤阳歌”与“花鼓文化” 7

一、“凤阳花鼓”的界定 7

二、“凤阳歌”的界定 9

三、“凤阳歌”与“凤阳民歌” 11

四、凤阳花鼓艺术属性的多重性 13

五、花鼓文化 15

第三节 研究成果综述及本书基本内容、研究方法 18

一、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8

二、基本内容 22

三、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23

第一章 凤阳花鼓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原因 27

第一节 明以前凤阳历史文化背景 28

一、涂山氏国的《候人歌》与《夏籥》九成 28

二、能乐善舞的钟离国 30

三、真假难辨的钟子期墓 31

四、神乎其神的蓝采和《踏踏歌》 33

五、明以前凤阳地区的文化特征 33

第二节 朱元璋与帝乡凤阳 35

一、帝乡凤阳的崛起 35

二、明代凤阳大移民 38

第三节 帝乡的衰落与苦难 45

一、官衙如林,十羊九牧 45

二、皇陵祭祀,民众逃亡 48

三、文武乡试,无皮可剥 50

四、京操漕运,屯荒士亡 50

五、民众逃亡,花鼓卖唱 53

第四节 哀鸿遍野的清代“大凤阳” 60

一、行政区划、官府设置的萎缩 60

二、清初临淮县的“包荒”之累 60

三、一贫如洗的“大凤阳” 61

四、清初皇帝对凤阳苦难的关注 63

五、清初皇帝与官员对凤阳花鼓的态度 65

第二章 凤阳花鼓的形成及两种流传形态 69

第一节 凤阳花鼓的形成 69

一、鼓锣探源及花鼓源流 69

二、明代凤阳的文化艺术背景 75

三、社祭、庙会、灯节、村田乐与花鼓 82

四、凤阳花鼓伴奏乐器花鼓小锣的形制与演变 87

第二节 清乾隆以前花鼓小锣的基本状况 91

一、清乾隆以前的花鼓小锣 92

二、民间花鼓小锣的基本情况 105

第三节 清末至民国年间花鼓小锣的基本状况 105

一、燃灯寺、金桥坝、朱元璋与花鼓小锣 106

二、清末至民国年间花鼓小锣的基本状况 110

第四节 从《红梅记·打花鼓》到《太古传宗·花鼓》 116

一、《红梅记》中的“打花鼓” 117

二、《太古传宗》中的曲本《花鼓》 120

三、莆仙戏《裴俊卿》与《红梅记》《太古传宗·花鼓》之比较 130

第五节 《缀白裘》“梆子腔”《花鼓》 133

一、《缀白裘·花鼓》的产生 133

二、《缀白裘·花鼓》概述 135

三、《缀白裘·花鼓》剧情、段落介绍 139

四、《缀白裘·花鼓》中的“凤阳歌” 145

五、《缀白裘·花鼓》的舞台表演及角色体制 147

第六节 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昆、徽、京《打花鼓》 149

一、昆曲本《纳书楹曲谱补遗·花鼓》 149

二、嘉庆十二年手抄本《花鼓》 150

三、《清车王府藏曲本·花鼓子》 152

四、民国初年《戏考·打花鼓》《戏学汇考·打花鼓》 155

五、徽剧《打花鼓》(过录本) 167

第七节 清宫廷内的《花鼓》 169

一、从戏曲《花鼓》到“万寿庆典”歌舞表演 169

二、《穿戴题纲·花鼓》 173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花鼓》 174

四、《杂曲·花鼓》 192

五、《曹心泉正谱·花鼓》 192

第八节 民国年间汉剧《打花鼓》 194

一、民国年间的演出情况 194

二、剧本分段情节 196

三、唱腔歌舞 205

四、艺术特点 209

第九节 《打花鼓》的传承及现状 214

一、相对稳定的剧本曲本结构 214

二、昆、徽、京《打花鼓》的传承 217

三、清代至民国年间《打花鼓》的演出 218

四、新中国成立后《打花鼓》的演出 227

第三章 从凤阳花鼓到上元灯会中的秧歌、花鼓、采茶、花灯 238

第一节 花鼓与秧歌 238

一、清乾隆以前,“秧歌”就是“凤阳花鼓” 239

二、清代北京秧歌 244

三、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北方秧歌 253

四、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东北秧歌 268

五、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南方花鼓秧歌 273

六、清代秧歌的禁忌 279

七、清初至民国年间中国秧歌发展的脉络 281

第二节 花鼓与采茶、花灯 285

一、花鼓与采茶 285

二、花鼓与花灯 306

第三节 花鼓与花鼓戏 315

一、花鼓的流传方式 315

二、花鼓戏的产生年代 321

三、花鼓戏的产生源于凤阳花鼓 322

四、清代花鼓戏的演出 323

五、清代花鼓戏的禁忌 325

第四节 花鼓与滩簧 327

一、滩簧概说 328

二、滩簧与花鼓的关联 329

三、芜湖滩簧(湖阴曲)与《花鼓》 334

第四章 花鼓的流传 339

第一节 凤阳花鼓在戏曲中的流传 339

一、江浙沪地区 339

二、皖赣两湖地区 348

三、闽粤桂地区 366

四、川云贵地区 384

五、北方秧歌戏 401

六、中国戏曲声腔中的凤阳花鼓概况 407

第二节 凤阳花鼓在曲艺中的流传 411

一、概述 412

二、莲花落、十不闲与十不闲莲花落 414

三、二人转 425

四、连相 431

五、三棒鼓 439

六、扬州清曲 444

七、琴书 448

八、四平调 459

九、阳调 463

十、榆林小曲 469

十一、福建阳歌、飏歌 475

十二、云南花鼓 477

第三节 凤阳花鼓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流传 481

一、概述 481

二、凤秧歌 483

三、北方秧歌舞 488

四、中东部的花鼓、花鼓灯 499

五、中南部的采茶舞 518

六、西南部的花灯舞 522

第四节 花鼓的流变 528

一、凤阳花鼓在其他领域中的流传 528

二、花鼓的流变 532

(下册) 545

第五章 凤阳三花 545

第一节 花鼓灯历史源流 546

一、近年来对花鼓灯历史源流的考证概况 547

二、历史源流的解读 550

第二节 花鼓灯的表演形式 556

一、花鼓灯表演形式 556

二、花鼓灯的演出、组织与传承形式 565

第三节 花鼓灯音乐 568

一、锣鼓、凤阳锣鼓与花鼓灯锣鼓 569

二、脍炙人口的花鼓歌 581

第四节 凤阳花鼓戏与花鼓灯后场戏 589

一、花鼓灯后场小戏 590

二、从四句推子到推剧 594

三、凤阳花鼓戏 597

第五节 凤阳三花的艺术共性 615

一、花鼓灯与凤阳花鼓同根同源 615

二、花鼓灯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 627

三、从凤阳移民文化角度看花鼓艺术 635

第六节 花鼓灯与秧歌舞、采茶舞、花灯舞 640

一、具有相同的“花鼓”艺术特性 640

二、花鼓灯与秧歌类舞蹈之比较 648

第七节 叉拉机与三跳、撒拉机 656

一、叉拉机 656

二、三跳 658

三、撒拉机 659

第六章 “凤阳歌” 662

第一节 明清至民国年间“凤阳歌”概况 662

一、清中叶以前民间歌曲的流传概况 662

二、民国年间“时调”“俗曲”“民歌”三种称谓的基本状况 681

三、“凤阳歌”概况 690

第二节 清中叶以前的“凤阳歌” 697

一、从[罗江怨]到《纱窗外》《二姑娘害相思》 697

二、[寄生草]与《赌钱闹五更》 707

第三节 以“唱词”为名的[凤阳歌] 710

一、[凤阳歌]的由来 710

二、戏曲《打花鼓》中的[凤阳歌]唱词与曲调 713

三、安徽省凤阳县流传的[凤阳歌] 719

第四节 [凤阳歌]的母体曲调:[秧歌调] 725

一、[秧歌调]的曲调特征 726

二、[秧歌调]的曲目 728

三、[秧歌调]与戏曲曲牌[凤阳歌] 732

四、[秧歌调]与《荀子·成相篇》 734

五、[秧歌调]与“吴中《山歌》”“越之《采茶》” 735

第五节 [凤阳歌]([秧歌调])宫、徵两种调式音乐的流传 750

一、宫调式[凤阳歌]的流传概况 750

二、徵调式[凤阳歌]的流传概况 755

三、“花鼓秧歌类”徵调式[凤阳歌] 778

四、《尼姑思凡》 780

五、《梳妆台》、“唱春”与《孟姜女调》 783

六、徵调式[凤阳歌]流传演变脉络 791

第六节 [凤阳歌]的发展:诞生于上海的《新凤阳歌》《凤阳花鼓》 799

一、清末至民国年间新兴的上海文化 799

二、清中叶以来凤阳花鼓在上海的流传概述 801

三、电影《大路》中黎莉莉演唱的《新凤阳歌》 806

四、金嗓子周璇演唱的《凤阳花鼓》 816

五、《新凤阳歌》《凤阳花鼓》的流传 829

第七节 [凤阳调]与[剪靛花] 834

一、[剪靛花]概述 834

二、“凤阳歌”中的[剪靛花]:[凤阳调] 839

三、[凤阳调]与《姐在房里调》 842

四、其他调式的[凤阳调]([剪靛花]) 852

第八节 [花鼓曲]、[鲜花调]、[茉莉花] 856

一、《缀白裘·花鼓》中的[花鼓曲] 857

二、[花鼓曲]的流传状况 863

三、戏曲《花鼓·鲜花调》曲调 881

四、民间流传的[鲜花调]曲调 887

五、诞生于英国的[茉莉花] 893

六、西传[茉莉花]来自粤曲[仙花调] 900

七、通过“学堂乐歌”东返中国的[茉莉花] 904

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音乐集成中的[鲜花调]、[茉莉花] 914

九、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台湾地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唱响中国大地 915

第九节 “凤阳歌”的流变及其特点 917

一、其他“凤阳歌”——以[十杯酒]为例 917

二、“凤阳歌”流变的特点 926

第七章 流传港台地区、海外的凤阳花鼓 934

第一节 流传港台地区的凤阳花鼓 934

一、流传台湾地区的花鼓 934

二、流传香港地区的花鼓 942

第二节 流传日本的凤阳花鼓 945

一、清乐中的“凤阳歌” 945

二、琉球《打花鼓》 950

第三节 流传欧美的凤阳花鼓 954

一、流传欧美的《茉莉花》 954

二、清末欧美人眼中的“凤阳歌” 958

三、克莱斯勒与《中国花鼓》 962

四、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963

五、黎锦扬与《花鼓歌》 967

六、当今美国最流行的中国歌曲:《凤阳歌》 972

第八章 从“花鼓小锣”到“双条鼓” 976

第一节 双条鼓《王三姐赶集》 976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凤阳歌” 976

二、《双条鼓》产生的过程 980

三、毛泽东主席观看《双条鼓》 983

四、与时俱进的《王三姐赶集》 987

五、由《王三姐赶集》开创的双条鼓 98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双条鼓、花鼓小锣的历程 989

一、《双条鼓儿敲起来》 989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双条鼓 993

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花鼓小锣 999

四、大包干与凤阳花鼓 1001

结论 1003

一、观点和创新点 1003

(一)凤阳花鼓的形成与朱元璋的关联 1003

(二)凤阳花鼓、[凤阳歌]的产生年代 1004

(三)凤阳花鼓传统流传体系的充实 1005

(四)凤阳花鼓与上元灯会艺术系统 1006

(五)对花鼓、秧歌、采茶、花灯等艺术属性的界定 1008

(六)凤阳三花的正名以及凤阳锣鼓与花鼓灯锣鼓的关联 1009

(七)“凤阳歌”与明清小曲 1010

二、凤阳花鼓的传承与保护 1013

(一)花鼓小锣与双条鼓的保护工作 1013

(二)花鼓小锣保护工作的几个理念与技术性的问题 1014

附表 1016

1.清乾隆年间凤阳灾情赈恤表 1016

2.清代以来“花鼓淫戏”情况表 1023

3.与凤阳花鼓有关联的各地舞种表 1025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音乐集成中[茉莉花]的基本状况表 1046

后记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