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理论 1
1.1 乡村生态养生相关概念 2
1.1.1 生态乡村及乡村生态环境 2
1.1.2 养生 3
1.1.3 生态养生及其环境 4
1.2 养生心理理论 5
1.2.1 环境心理 6
1.2.2 色彩心理 7
1.2.3 行为心理 8
1.3 生态养生理念 9
1.3.1 生态理念 9
1.3.2 养生理念 11
1.3.3 乡村生态养生的核心理念 13
1.4 乡村生态养生作用 13
1.4.1 感官调控作用 13
1.4.2 心理与生理调节作用 14
1.4.3 景观治疗作用 15
第2章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建设技术背景 16
2.1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16
2.1.1 乡村建设面貌 16
2.1.2 乡村建设典型模式 19
2.2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不足 23
2.2.1 具体问题 24
2.2.2 不足之处 26
2.3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建设需求 27
2.3.1 政策上的需求 27
2.3.2 实际中的需求 28
第3章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建设技术要素 30
3.1 乡村建设的空间要素 31
3.1.1 空间要素组成 31
3.1.2 空间要素的养生功能 32
3.1.3 空间要素建设原则 32
3.1.4 空间要素建设规划评估 33
3.2 乡村建设的铺装要素 37
3.2.1 铺装要素概述 37
3.2.2 铺装要素的养生功能 38
3.2.3 铺装要素建设原则 40
3.3 乡村建设的植物要素 42
3.3.1 养生植物的品种 43
3.3.2 植物要素养生功能 43
3.3.3 植物要素配置原则 45
3.4 乡村建设的水体要素 46
3.4.1 水体要素建设内容 46
3.4.2 水体要素养生功能 47
3.4.3 水体要素建设规划原则 47
3.5 乡村建设的小品要素 49
3.5.1 小品要素内容 49
3.5.2 小品要素养生功能 50
3.5.3 小品要素建设原则 51
第4章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建设技术措施 53
4.1 院落住宅改造技术 53
4.1.1 院落生态化改造 54
4.1.2 农房节能改造 68
4.2 水系整治 74
4.2.1 乡村水系生态疏浚技术 74
4.2.2 景观岸水一体化生态治理技术 78
4.2.3 高效原位增氧装置 82
4.2.4 水生态修复评价 88
4.2.5 水岸生态化设计技术 95
4.3 污水处理 104
4.3.1 分散式处理模式 104
4.3.2 相对集中式处理模式 107
4.3.3 管网规划 111
4.4 公共景观营造 113
4.4.1 绿地建设 113
4.4.2 活动空间建设 116
4.5 节能降噪 122
4.5.1 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122
4.5.2 建筑节能技术 126
4.5.3 声环境改善 130
4.6 道路交通生态化设计 134
4.6.1 道路系统规划 135
4.6.2 路基路面设计 136
4.6.3 指路标志 138
4.6.4 生态停车 139
第5章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建设集成技术应用实例 143
5.1 农房与院落综合改造技术应用 143
5.1.1 地点概况与现状问题 143
5.1.2 休闲型农房与院落示范方案设计 145
5.1.3 生态养生型农房院落模块化改造效果 147
5.2 其他分散改造技术应用 151
参考文献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