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2
第一讲 春秋的时代精神 2
01我们能够掌握的,只是很微小的“历史” 2
02对历史的多重理解 5
03大陆、台湾和海外不同的历史视野 8
04为什么春秋时代有那么多自杀的故事? 12
05春秋时代为什么叫“春秋”? 14
06春秋“赵氏孤儿”的故事说明什么? 18
07《左传》中的两个离奇故事 21
08《左传》中的另外两个离奇故事 24
09《左传》中的太子和国君故事 26
10从先秦典籍看先秦的死亡观念 30
11先秦时期的自杀现象 34
12活着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活着 37
第二讲 战国的革新 42
01战国从哪里来 42
02春秋和战国的差异 45
03战国产生了很多新事物 49
04铸铁技术的提高 52
05铁器和水利推动农业生产,也改变了战争观念 55
06商业贸易和城市发展 59
07战国的货币 62
08商人和地主 65
09实用主义者——纵横家和法家 69
10混乱的终结——统一的大帝国 72
第三讲 战国时期的战争变化与墨家 76
01战国的主题当然是“战” 76
02统治制度和战争方式都不再一样 80
03战争规模和战争动员更庞大 83
04墨家学说因战争而诞生 86
05墨子的出身并不高贵 90
06对历史解释权的争夺 93
07墨家的主张非常特立独行 97
08《墨子》的行文风格和辩论技巧 100
09墨子的思想 104
10儒墨之争与墨家在历史上的隐匿 107
11同一本书里有两种风格 110
12《墨辩》是为了阐述兼爱学说 113
13总结:墨家的奇特旅程 116
第四讲《楚辞》与独特的楚文化 120
01不同时代国的含义不一样 120
02春秋到战国“国”的演变 123
03楚国的异类心态 126
04《楚辞》的特殊性 129
05《楚辞》关心人世以外的范畴 133
06疯疯癫癫的楚狂人 138
07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文学作者 142
08屈原的经历与个人情感 145
09战国时代不同的情感氛围 148
第五讲 重读《孟子》 152
01孟子和墨家的交锋 152
02推行主张还需要辩论术 155
03孟子的说话风格 159
04《孟子》的辩论场景(上) 162
05《孟子》的辩论场景(下) 166
06孟子的立场和主张 171
07性善论与圣人 173
08孟子的伦理学 176
09孟子重振儒家 179
第六讲 重读《荀子》 184
01荀子的主张 184
02荀子对礼的理解与孔孟不同 188
03儒家思想的变迁 191
04荀子的时代不同于孟子的时代 195
05大一统前夕的思想家 200
06荀子未成为儒家的典型代表 203
07荀子对人的分类和秩序界定 206
08从荀子到法家的过渡 210
第七讲 重读法家 216
01法家在诸子中的优势 216
02法家都是现实主义者 219
03前期法家 223
04商鞅变法与新爵制 227
05商鞅变法与新土地制度 230
06国君与法的关系 233
07前期法家思想的特色 237
08从出土秦简看秦国的法律执行 240
09秦国发达的律令系统 243
第八讲 秦国的统一与建制 248
01“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248
02春秋战国时人疲惫不堪 251
03天下观念一直存在 254
04《礼记》对统一秩序的描绘 258
05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以天下为前提 262
06法是一种统一秩序的客观形式 265
07儒家、道家和法家对统一的不同见解 268
08法家的成功得益于其现实效果 271
09秦始皇的永久观念 274
10皇帝的特殊性需要制造出来 277
11皇权专制的优势和恶果 280
12一个早熟的帝国 283
13是否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286
第九讲 秦始皇 292
01 考古挖掘出来的秦始皇陵 292
02兵马俑横空出世 296
03秦始皇陵停挖 300
04秦始皇对自己的历史定位 303
05秦始皇的心态 307
06严禁私学,整肃方士 311
07书同文 315
08统一货币,开驰道,以吏为师 319
09严刑峻法 322
10秦始皇留下的危局 326
11秦帝国的瓦解 329
第十讲 误打误撞的汉朝创建 334
01我们对秦汉之际的了解只有一个资料来源 334
02陈胜、吴广起事 337
03项梁、项羽叔侄 340
04刘邦也见过秦始皇 343
05刘邦的身世 345
06刘邦的事迹 348
07反秦军队的胜利 352
08刘邦的优势 357
09鸿门宴! 362
10楚汉之争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