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5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5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6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一)研究思路 21
(二)研究方法 25
第一章 伦敦大学创立的历史背景 27
一、伦敦长期没有一所大学的原因 27
(一)行会教育的延续 27
(二)格雷沙姆学院和学园的支撑 33
(三)自由主义的传统 40
二、伦敦大学产生的背景及因素 46
(一)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46
(二)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 52
(三)19世纪初的教育大辩论 56
本章小结——变革的曙光 61
第二章 伦敦大学的前身 63
一、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 63
(一)吹响号角的一封信 63
(二)伦敦大学学院的筹建 66
(三)边沁及功利主义大学观 81
二、伦敦国王学院的成立 84
(一)保守主义者对伦敦大学学院的攻击 84
(二)伦敦国王学院的诞生与筹建 88
(三)伦敦国王学院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96
三、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之比较 105
(一)筹建方式的异同 105
(二)入学要求的异同 106
(三)课程设置与教师任命的异同 107
(四)管理体制的差异 107
(五)政治基础的不同 108
本章小结——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挑战 109
第三章 政府的改革与伦敦大学的创立 110
一、国家对大学的干预与政府改革的背景 110
(一)国家干预老大学的历史沿革 110
(二)19世纪初期政府的教育改革 114
(三)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发展状况 117
二、《第一特许状》与伦敦大学的成立 123
(一)伦敦大学学院申请特许状的历程 123
(二)《第一特许状》的主要内容 129
(三)《第一特许状》的意义及影响 137
三、三个特许状的比较与分析 139
(一)相同点 140
(二)不同点 141
本章小结——第一次妥协 143
第四章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大学的发展(上) 144
一、伦敦大学的初步发展 144
(一)理事会的集结:从《第一特许状》到《第二特许状》 144
(二)考试功能初显成效:1837年至19世纪70年代末 149
二、伦敦大学与科学教育 157
(一)科学教育思想的兴起 157
(二)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改革 160
(三)赫胥黎与《第三特许状》中理学部的设立 163
(四)《第三特许状》的其他主要内容 167
三、伦敦大学与女子教育 170
(一)第一次女权运动 170
(二)女王学院和贝德福德学院 173
(三)第一次授予女性学位 177
本章小结——改革的利弊 181
第五章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大学的发展(下) 183
一、伦敦大学结构与功能的争论 183
(一)考试制度的盛行 183
(二)教学与考试的争论 188
二、政府的改革与《1898年伦敦大学法》的颁布 200
(一)两个皇家委员会的考察 200
(二)霍尔丹与《1898年伦敦大学法》的颁布 206
(三)《1898年伦敦大学法》及相关章程与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11
本章小结——第二次妥协 217
第六章 “二战”前伦敦大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张 218
一、20世纪初伦敦大学的重组与扩张 218
(一)对内重组 218
(二)对外扩张 224
(三)重组中的调试与争论 228
二、“二战”前伦敦大学的发展 235
(一)从停滞到复苏 235
(二)中央集权体制改革 240
(三)大学校址问题的解决 244
本章小结——困境与出路 251
第七章 从伦敦大学百年史看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52
一、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自发性、消极性、妥协性和开放性 252
(一)改革动力的自发性 252
(二)应对改革的消极性 255
(三)改革策略的妥协性 257
(四)改革模式的开放性 259
二、近代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实科化、多元化、大众化和集权化 261
(一)教育内容的实科化 261
(二)教育功能的多元化 263
(三)教育对象的大众化 265
(四)教育体制的集权化 267
本章小结——改革的弄潮儿 271
结语 272
附录 275
附录1 伦敦大学百年大事记 275
附录2 《伦敦大学创办计划书》(1826年)译文 277
附录3 《第一特许状》(1836年)译文 283
附录4 《第二特许状》(1837年)译文 288
附录5 《第三特许状》(1858年)译文 294
附录6 《第四特许状》(1863年)译文 305
附件7 《1898年伦敦大学法》(1898年)译文 316
参考文献 323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