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选题与意义 1
二、学术回顾 4
三、史料说明 5
四、主要问题及思路 7
第一章 隋唐佛教造像概述 9
第一节 佛教造像与题记 9
一、佛教造像的兴起 9
二、佛教造像题记 12
第二节 造像者身份与女性信仰群体 14
一、平民是造像的主力 14
二、女性的造像参与情况 18
三、女性的造像祈愿 23
四、寡居女性的佛教追求 25
五、女性佛教信仰的层次 29
第二节 造像组织形式 32
一、个人与家庭造像 32
二、团体造像 32
三、社邑造像 33
四、造像中的经济因素 36
第四节 造像题记的地域分布与四川造像 38
一、造像题记的地域分布 39
二、四川造像题记 41
三、四川的密宗造像题材 43
四、四川的官员造像群体 45
第二章 造像题材与民众崇奉对象 50
第一节 释迦与弥勒 55
一、释迦造像 55
二、弥勒造像 55
第二节 阿弥陀佛、观音与地藏 58
一、最为流行的阿弥陀佛造像 58
二、稳定的观音菩萨造像 63
三、盛行于晚唐的地藏菩萨造像 66
第三节 经幢与佛塔 69
一、经幢 69
二、佛塔 73
第四节 不明确造像 76
一、佛 76
二、像 77
三、菩萨 78
第三章 发愿指向与民众的关怀 83
第一节 家庭取向:佛教信仰与世俗家庭 85
一、为家庭成员造像祈愿 86
二、以家庭为单位的造像 90
三、出家人与家庭 102
第二节 国家取向:为皇帝造像 109
一、为皇帝、国家造像祈福 109
二、隋唐帝王与佛教 112
三、武则天与造像 115
第三节 社会取向:“众生”观念 121
第四章 发愿内容与民众的愿望 124
第一节 具有佛教色彩的祈愿 126
一、离苦与得乐 126
二、成佛与成正觉 127
三、龙华三会与值佛闻法 129
四、生天与生西方净土 130
第二节 世俗祈愿——对生活的期待 135
一、“平安还”“早相见” 137
二、“百病除”“身康全” 139
三、实用主义的信仰特点 144
结语 150
附录:隋唐纪年造像记目录 154
参考文献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