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针刀治疗学 作者用书1000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才德,高敬辉,刘文韬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3250061
  • 页数:764 页
图书介绍:《埋线针刀治疗学》共分三篇,第一篇总论对埋线及针刀的原理、工具、操作方法,常用穴位及穴位组合等做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篇临床篇按照西医及中医对疾病的分类,详细阐述了每种病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埋线针刀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其他疗法的应用以及临床注意事项;第三篇介绍了本书作者的科技成果。本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临床学术价值,可供埋线针刀相关专业人员作为临床参考使用。

第一篇 基础篇 3

第一章 埋线针刀疗法概述 3

第一节 埋线针刀是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三次飞跃 3

一、埋线针刀是穴位埋线疗法的传承和延伸 3

二、穴位埋线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埋线针具创新 3

三、穴位埋线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埋藏物之线体的创新 4

四、穴位埋线发展的第三次飞跃——埋线针刀操作技术的创新 5

五、穴位埋线疗法的发展趋势 5

六、穴位埋线疗法的历史地位与科学贡献 7

第二节 中医针灸学和现代医学成果都是埋线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 8

一、埋线针刀疗法的中医针灸学理论基础 9

二、针灸学的留针理论是埋线针刀疗法的理论源泉 11

三、现代医学成果是埋线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12

第三节 埋线针刀疗法的作用机理 13

一、中医学、针灸学的认识 13

二、现代医学的认识 14

三、穴位埋线疗法自身的认识 15

第四节 埋线针刀疗法的作用 19

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19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19

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19

四、调节机体免疫力 20

第五节 针刀医学概述 20

第六节 埋线针刀治疗学 21

一、埋线针刀 21

二、埋线针刀疗法 21

三、埋线针刀治疗学 22

第二章 埋线针刀疗法的工具 23

第一节 埋线针刀工具简介 23

第二节 埋线针刀疗法的线体 24

第三章 埋线针刀技术操作 25

第一节 埋线针刀术前准备 25

一、埋线针刀针具的选择 25

二、埋线针刀针刺法练习 25

第二节 埋线针刀无菌操作 26

一、埋线针刀无菌原则 26

二、埋线针刀对医护人员的无菌术要求 27

第三节 埋线针刀的基本技法 28

一、埋线针刀持针法 28

二、埋线针刀方向 29

三、埋线针刀进针法 29

四、快速刺入,慢速推进 30

五、体会层次感 31

六、埋线针刀的治神与得气 31

七、埋线针刀的留针与出针 33

第四节 埋线针刀手法 34

一、埋线针刀的基本手法 34

二、辅助手法 34

三、埋线针刀手法的轻重 35

第五节 埋线针刀特殊技法 35

一、穿刺是埋线针刀操作的核心技术 36

二、切摆是埋线针刀的两个运动形式 36

三、纵切、纵摆、横切、横摆是四个基本动作 37

四、选择切摆的原则 37

五、埋线针刀特殊技法操作必须注意的事项 38

第六节 把握好埋线针刀操作的“度” 39

一、埋线针刀刺入的角度 40

二、埋线针刀刺入过程的力度 40

三、埋线针刀刺入的深度 40

四、埋线针刀治疗的强度 41

五、埋线针刀松解的程度 41

六、埋线针刀埋入线体的长度 42

第七节 埋线针刀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2

一、滞针 42

二、弯针 43

三、断针 43

四、晕针 44

五、血肿 44

六、后遗感 44

七、刺伤脏器 45

八、周围神经损伤 46

第八节 埋线针刀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47

一、疼痛 48

二、眩晕、乏力 49

三、出血和血肿 49

四、神经损伤 51

五、发热 52

六、感染 53

第四章 埋线针刀疗法常用腧穴 55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55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56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 60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 67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 69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7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73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 81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83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85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 89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 93

第十三节 督脉穴 94

第十四节 任脉穴 98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及新穴 103

第十六节 埋线用董氏奇穴 108

第十七节 埋线用靳三针 116

第十八节 阿是穴 125

第十九节 特定穴 126

第五章 埋线针刀常用的基本套餐 129

一、枕五针 129

二、椎五针 129

三、项五针 129

四、颈五针 129

五、冈五针+峰一针+喙一针 130

六、菱五针 130

七、突五针 130

八、损五针 130

九、臀五针 130

十、膝五针 131

十一、肘五针 131

十二、腘五针 131

十三、足五针 131

十四、掌五针 132

十五、股五针 132

十六、强五针 132

十七、湿五针 133

十八、疱五针 133

十九、齿五针 133

二十、胃五针 133

二十一、腹五针 134

二十二、经五针 134

二十三、痛风五针 134

二十四、压五针 134

二十五、脂五针 135

二十六、糖五针 135

二十七、风五针 135

二十八、胖五针 135

二十九、眠五针 136

三十、喘五针 136

三十一、癣五针 136

三十二、荨五针 136

三十三、痘五针 137

三十四、疹五针 137

三十五、褐五针 137

三十六、鼻五针 137

三十七、咽五针 138

三十八、咳五针 138

三十九、挛五针 138

四十、痹五针 139

四十一、癫五针 139

四十二、眩五针 139

四十三、郁五针 139

四十四、性五针 140

四十五、劳五针 140

四十六、更五针 140

四十七、列五针 140

四十八、养五针 141

四十九、泻五针 141

五十、痔五针 141

第六章 埋线针刀术后十八种手法 142

一、开天劈地法 142

二、握踝双旋法 142

三、屈伸侧推法 142

四、屈髋旋髋法 143

五、压髂闪膝法 143

六、肘压分离法 144

七、屈膝屈髋法 144

八、压膝推磨法 144

九、交叉掌压法 144

十、压臀推肩法 145

十一、菱形肌牵拉手法 145

十二、托肩屈肘摇肩法 146

十三、屈肘旋臂法 146

十四、牵腕环转法 146

十五、压腕推枕法 147

十六、托枕牵引法 147

十七、摇头晃脑法 147

十八、汉章手法 148

第七章 特色埋线手法 149

一、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 149

二、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术 149

三、三点一线式蝶腭神经节埋线术 150

四、分筋拨脉式颈动脉窦埋线术 150

五、推寰循经式迷走神经埋线术 150

第二篇 临床篇 155

第一章 疼痛疾病概述 155

第一节 概述 155

第二节 疼痛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157

第三节 疼痛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160

第四节 疼痛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167

第五节 疼痛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173

第六节 疼痛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179

第二章 运动系统疾病 183

第一节 颈椎病 183

第二节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 206

第三节 项韧带损伤 214

第四节 头夹肌损伤 221

第五节 肩胛提肌损伤 227

第六节 菱形肌损伤 234

第七节 肩关节周围炎 240

第八节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247

第九节 四边孔综合征 257

第十节 冈上肌损伤 262

第十一节 冈下肌损伤 269

第十二节 肩峰下滑囊炎 274

第十三节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与喙突下滑囊炎 280

第十四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 286

第十五节 肱骨外上髁炎 291

第十六节 肱骨内上髁炎 299

第十七节 旋前圆肌综合征 305

第十八节 肘尺管综合征 312

第十九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321

第二十节 腕管综合征 327

第二十一节 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 332

第二十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339

第二十三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57

第二十四节 腰方肌与腰肋韧带损伤 362

第二十五节 髂腰韧带损伤 368

第二十六节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374

第二十七节 臀中肌损伤 379

第二十八节 梨状肌综合征 385

第二十九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92

第三十节 膝骨性关节炎 399

第三十一节 髌下脂肪垫损伤 409

第三十二节 腘肌损伤 417

第三十三节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424

第三十四节 跟下脂肪垫炎 431

第三十五节 跗骨窦高压综合征 436

第三十六节 跖管综合征 444

第三十七节 跟骨骨刺 451

第三十八节 类风湿关节炎 458

第三十九节 强直性脊柱炎 466

第四十节 枢椎棘突综合征 475

第三章 其他系统疾病 481

第一节 高血压病 481

第二节 高脂血症 488

第三节 糖尿病 495

第四节 肥胖症 500

第五节 失眠 507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513

第七节 银屑病 520

第八节 荨麻疹 531

第九节 痤疮 540

第十节 湿疹 546

第十一节 黄褐斑 553

第十二节 过敏性鼻炎 564

第十三节 咽炎 573

第十四节 面神经炎 579

第十五节 面肌痉挛 588

第十六节癫痫 598

第十七节 抑郁症 606

第十八节 性功能障碍 616

第十九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622

第二十节 慢性前列腺炎 633

第二十一节 痛风 641

第二十二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50

第二十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656

第二十四节 更年期综合征 663

附1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 671

附2养生保健 680

第四章 中医病证类疾病 690

第一节 中风 690

第二节 眩晕 697

第三节 牙痛 706

第四节 胃痛 712

第五节 腹痛 720

第六节 痛经 729

第三篇 科研学术篇 741

第一章 实用新型专利 741

第二章 科研项目 742

一、近年获奖科研项目 742

二、近年完成科研项目 742

三、在研项目 742

第三章 专著 744

一、主编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744

二、主编普通专著 744

三、副主编普通专著 744

第四章 论文 745

附 本书彩图选录 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