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 3
1 关于建筑地域化的相关概念 3
1.1 什么是地域建筑 3
1.2 什么是建筑的地域化 6
1.3 建筑中的地域主义 8
2 全球化下的建筑地域化再思 18
2.1 什么是全球化 18
2.2 建筑全球化在中国的形势 21
2.3 全球化下的建筑地域化 25
3 关于地域化的思想与思路 36
3.1 建筑类型学和现象学给了我们什么 36
3.2 如何理解批判的地域主义 53
4 地域精神及其建筑 72
4.1 地域环境与地域精神 73
4.2 地域环境、地域精神和地域建筑 77
第二部分 关于吴地建筑地域特色的创作 93
5 地域环境与苏州的建筑精神 93
5.1 苏州的自然环境、意义和传统建筑 95
5.2 苏州的文化环境、意义和传统建筑 119
5.3 苏州的地域精神与建筑精神 154
5.4 思考与展望——苏州传统地域建筑精神对今天的意义 180
6 贝章铭的探索——阅读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几点体会 191
6.1 关于布局 191
6.2 关于空间 194
6.3 关于造型 196
6.4 关于庭园 199
6.5 结语 202
7 住在园林里——“润园”住区的设计探索 204
7.1 引言 204
7.2 规划设计理念 205
7.3 问题解析 205
7.4 规划设计策略 207
7.5 结语 214
8 从环境中来到环境中去——南京旅馆管理干部学院规划设计探索 216
8.1 环境的解读——规划的起点 216
8.2 基于环境的规划——从环境中寻找答案 217
8.3 校园环境的营造——地域气质的表达 222
8.4 结语 224
9 和谐之筑——苏州市相城区行政中心办公楼群规划设计探索 225
9.1 设计主题和总体思想 225
9.2 总平面规划设计 228
9.3 建筑设计 230
9.4 环境景观设计 232
9.5 结语 233
第三部分 关于水乡特色的城市设计思路与方法 237
10 江南水乡城市水城意象重塑的规划思路研究 237
10.1 引言 237
10.2 思想和路线 237
10.3 检讨和反思 238
10.4 思路和方法 239
10.5 结语 245
11 借助城市意象塑造江南城市水城意象的途径研究 246
11.1 前言 246
11.2 水城意象及其重塑的可能性 246
11.3 水城意象重塑的思路和方法 249
11.4 结语 257
12 基于江南水乡城市水城意象塑造的城市交通空间规划设计思考 259
12.1 水城意象形成与消退的原因 259
12.2 通过交通空间规划重塑水城意象的可能性 260
12.3 城市交通空间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 262
12.4 结语 269
13 恢复水网显性的江南水乡城市滨水用地规划调整方法研究 271
13.1 江南水城中水网隐形退化 271
13.2 水网隐性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显性的对策 273
13.3 江南城市滨水用地属性研判 274
13.4 滨水用地规划调整方法 280
13.5 结语 285
14 江南水乡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水乡特色的塑造 286
14.1 关于规划 287
14.2 关于建筑 288
14.3 关于景观 290
14.4 结语 291
15 昆山市保留村庄传统风貌的延续规划研究 293
15.1 研究背景 293
15.2 自然村落目前存在的问题 293
15.3 双庙村唐家浜的传统风貌解读 295
15.4 延续传统风貌的规划策略 298
15.5 结语 304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