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军长征前的四川 1
第一节 四川的自然概貌和社会经济状况 3
第二节 四川军阀的统治 5
第三节 红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的大发展 8
第四节 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川黔 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10
第五节 中共四川地下组织的斗争为红军转战四川奠定了基础 13
第二章 四渡赤水 转战川南 17
第一节 逼上长征路 遵义转折点 19
第二节 蒋介石在川黔边的兵力部署 23
第三节 一渡赤水 拟过长江 25
第四节 二渡赤水 桐遵大捷 32
第五节 三渡赤水 调敌入川 37
第六节 四渡赤水 重返黔北 39
第三章 巧渡金沙江 围攻会理城 47
第一节 佯攻贵阳调出滇军 红军占渡口夺渡船 49
第二节 昼夜操飞舟 巧渡金沙江 54
第三节 蒋介石的图谋 55
第四节 会理会议和会理攻城战 57
第五节 北进德昌 刘伯承运用统战策略 62
第六节 红九军团渡金沙江 抵礼州与主力会合 64
第七节 刘元璋纵火残民 再欠西昌人民血债 68
第四章 彝海结盟过凉山 73
第一节 出敌不意走冕宁 爆竹声声迎红军 75
第二节 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和抗捐军的成立 78
第三节 彝海边歃血为盟 红军顺利通过彝区 79
第四节 解救“人质” 越西彝民投红军 82
第五章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87
第一节 向大渡河疾进 89
第二节 佯攻大树堡 90
第三节 强渡大渡河 91
第四节 飞夺泸定桥 96
第五节 从泸定桥到夹金山 101
第六章 红四方面军策应中央红军入川 111
第一节 强渡嘉陵江 执行川陕甘计划 113
第二节 出击川甘边 鏖战胡宗南 121
第三节 中坝江油之战 重创邓锡侯部 125
第四节 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 128
第七章 穿越北川河谷进抵岷江上游 131
第一节 粉碎国民党军新的围攻部署 133
第二节 攻占土门要隘 西进岷江上游 138
第三节 占懋功抵夹金山 迎接红一方面军 143
第八章 懋功会师 确定北上方针 147
第一节 达维相逢 懋功同庆 149
第二节 懋功会师后的战略形势 151
第三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 153
第四节 松潘战役 161
第九章 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73
第一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芦花会议、沙窝会议 175
第二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儿盖会议 185
第三节 左、右两路军过草地 188
第四节 包座歼胡敌 打开北上门 193
第十章 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川北上 红四方面军大举南下 203
第一节 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川北上 205
第二节 阿坝会议和张国焘另立“中央” 216
第三节 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 223
第四节 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 230
第十一章 红四方面军转战康北 253
第一节 党中央的召唤 255
第二节 国民党在康区部署对红军的围堵 266
第三节 红四方面军执行《康道炉战役计划》 269
第四节 向甘(孜)瞻(化)进军 274
第五节 红四方面军准备北上 279
第十二章 红二、六军团入川 289
第一节 红二、六军团北上和红四方面军的接应 291
第二节 红二、六军团北进甘孜 299
第三节 甘孜会师和红二方面军的组建 307
第十三章 红二、四方面军携手北上 313
第一节 “北出陕甘”方针的确定与执行 315
第二节 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321
第三节 北出陕甘 三军会师 327
第十四章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地方工作 341
第一节 创建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 343
第二节 建立中共地方组织 347
第三节 建立各级地方革命政权 349
第四节 组建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 352
第五节 保卫赤区分田地 355
第十五章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民族宗教工作 363
第一节 红军长征入川初期的民族政策 365
第二节 红军长征在四川后期的民族宗教工作 373
第三节 红军在藏区建立的革命武装与党团组织 387
第四节 红军在藏、羌地区实施的土地政策 391
第五节 西北联邦政府 394
第十六章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宣传教育和后勤工作 399
第一节 宣传工作 401
第二节 文化教育工作 411
第三节 后勤工作 421
第十七章 中共四川地下组织和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支援 431
第一节 中共四川地下组织配合红军长征 433
第二节 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支援 438
第十八章 红军长征在四川播下的革命火种 449
第一节 红军撤离后反动派对四川人民进行血腥镇压 451
第二节 四川人民坚持斗争 457
第三节 红军长征对四川各族人民的深远影响 470
结束语 475
附录 481
一、四川人民对红军长征胜利贡献统计表 482
二、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序列 490
三、红军长征在四川部分团以上干部烈士英名录 499
四、红军长征在四川时敌军战斗序列 504
1986年版后记 508
修订再版后记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