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615
第七篇 党政群团 61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615
第一节 沿革 615
第二节 组织建设与发展 616
第三节 党员大会与党员代表大会 623
第四节 机构设置 629
第五节 宣传教育 63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640
第七节 统战工作 646
第八节 老干部管理 649
第九节 党校 653
第二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656
第一节 民革新城区支部 656
第二节 民建新城区支部 659
第三节 民进新城区总支 661
第四节 民盟新城区总支 662
第五节 农工党新城区总支 663
第六节 九三学社新城区支社 664
第三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665
第一节 代表选举 66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72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673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684
一、机构 684
二、职责 687
三、日常工作 688
第四章 地方人民政府 692
第一节 沿革 692
第二节 机构设置 695
第三节 干部队伍 706
第四节 信访 707
第五章 人民政协地方组织 709
第一节 机构 709
第二节 政协委员 710
第三节 全体委员会议 711
第四节 政协工作 720
第六章 群众团体 724
第一节 工会 724
一、工会组织 724
二、会员代表大会 728
三、工会活动 729
第二节 共青团 733
一、共青团组织 733
二、团员代表大会 735
三、主要活动 737
四、少年先锋队 742
第三节 妇联 744
一、妇女组织 744
二、妇女代表大会 744
三、妇联工作 745
第四节 文联 750
一、机构及文代会 750
二、文联工作 751
第五节 科协 751
一、机构 751
二、科技工作者代表大会 752
第六节 残联 752
一、机构 752
二、残疾人代表大会 753
三、残联工作 753
第七节 工商联 756
一、机构 756
二、会员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会议 756
三、商会工作 756
第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 761
第一节 机构 761
第二节 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活动 761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市民教育 763
第四节 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星级文明区”活动 765
第五节 军(警)民共建活动 768
第六节 先进典型教育活动 769
第八篇 劳动 人事 民政 773
第一章 劳动 77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773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776
第三节 劳动管理 7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 779
第五节 工资 奖金 781
第六节 劳动保障 783
第二章 人事 783
第一节 机构 783
第二节 干部状况 784
第三节 干部管理 785
第四节 工资与福利 786
第三章 民政 789
第一节 机构 789
第二节 居(村)民委员会选举及管理 790
一、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 790
二、居民委员会管理工作 790
三、村民委员会选举和管理工作 792
第三节 优抚及双拥工作 792
一、优抚工作 792
二、双拥工作 794
第四节 社会福利 797
一、社会福利生产及残疾人就业 797
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 798
三、社会福利事业 798
第五节 社会救济及救灾工作 799
一、社会救济 799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801
三、突发性救灾工作 802
第六节 婚姻管理 802
第七节 殡葬改革 803
第八节 社区服务 805
第九节 地名及行政区划调整 807
第十节 “社区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建设工程 808
第九篇 公检法司 813
第一章 公安 813
第一节 机构 813
第二节 基础设施 818
第三节 队伍建设 818
第四节 政治保卫 820
第五节 内部保卫 822
第六节 治安管理 823
第七节 户口管理 826
第八节 预审 827
第九节 刑事侦察 828
第十节 经济犯罪侦察 831
第十一节 禁毒 832
第十二节 消防 832
第十三节 巡警大队 833
第十四节 警务督察 834
第十五节 交通管理 834
第二章 检察院 835
第一节 机构 835
第二节 基础设施 837
第三节 队伍建设 837
第四节 检察工作 838
一、信访 838
二、侦查监督 839
三、法纪检察 839
四、经济检察 840
五、直接受理立案侦察的大案要案 840
六、档案管理 841
第三章 法院 841
第一节 机构 841
第二节 基础设施 843
第三节 队伍建设 843
第四节 审判工作 850
一、管辖 850
二、审判组织 851
三、审判制度 851
第五节 案件审理 851
一、刑事案件审理 852
二、民事案件审理 856
三、经济案件审理 858
四、行政案件审理 860
五、复查冤假错案 861
第六节 执行 审监 立案工作 862
第四章 司法 864
第一节 机构 864
第二节 法制教育 865
第三节 人民调解 867
第四节 公证 868
第五节 律师 870
第六节 “148”法律服务 871
第七节 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 871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872
第一节 机构 872
第二节 宣传教育 873
第三节 创建安全文明小区 874
第四节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876
第五节 青少年教育管理 877
第六节 打防结合 以防为主 878
第十篇 军事 890
第一章 兵役制 890
第一节 清代兵役制 890
一、八旗兵制 890
二、蒙古兵制 890
三、绿营兵制 89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制 891
一、募兵制 891
二、征兵制 89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制 893
一、志愿兵役制 893
二、义务兵役制 893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驻军及地方武装 896
第一节 清代驻军 896
一、绥远城驻军 896
二、其它驻军 906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906
一、直系军 906
二、宁海军 907
三、国民军 907
四、奉军 907
五、晋军 907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及抗日游击团、自卫军 909
一、八路军 909
二、蒙古抗日游击队 910
三、抗日游击团 910
四、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 910
第四节 日伪武装 911
一、日军 911
二、伪军 912
第五节 地方武装 912
一、明、清时期 912
二、民国时期 914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916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916
第二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919
第四章 军事设施 921
第一节 古代军事设施 921
一、古长城 栈道 卡伦 921
二、绥远城 922
第二节 现代军事设施 924
一、靶场 924
二、营区 924
第五章 人民武装部 925
第一节 机构 925
第二节 国防教育 931
第三节 基础设施 934
第六章 民兵 93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935
第二节 训练 942
第三节 武器装备管理 947
第四节 预备役 947
第七章 人民防空 949
第一节 机构 949
第二节 工程建设 950
第三节 工程类别 951
第四节 主要工程 952
一、通山干道 952
二、新华宫 952
三、草原地下城 953
四、自治区地下指挥所 953
五、新城区地下指挥所 953
第五节 人防工程的开发 953
第六节 空袭警报网 954
第七节 宣传教育及专业队建设 955
第八章 山老区革命根据地 956
第一节 抗日战争初期,绥远民众的抗日斗争 957
第二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959
第三节 小井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960
第四节 各族人民群众抗日斗争事迹 963
一、不惧酷刑 保护伤员 963
二、舍生忘死 掩护八路军 963
三、视死如归 服务游击队 963
四、苦难岁月 鱼水情深 964
第五节 惨案 964
一、小井“六·二二”惨案 964
二、厚和惨案 964
附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文电 966
第九章 战事 969
第一节 清代绥远城官兵赴外地参战 969
第二节 辛亥革命时期 969
一、辛亥归绥新军起义 969
二、道什尔战斗 970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971
一、防守归绥阻击战 971
二、蜈蚣坝伏击战 972
三、反顽战斗 973
四、夺马战斗 973
五、界台村遭遇战 974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975
一、归绥战役 975
二、第一次绥包战役 976
三、第二次绥包战役 978
四、“二金”起义 979
第十章 兵燹 匪患 980
第一节 兵燹 980
第二节 匪患 982
第十一篇 教育科技 987
第一章 教育 987
第一节 旧式教育 987
一、私塾 987
二、义学 987
三、官学 987
四、书院 988
五、学堂 989
第二节 幼儿教育 991
一、基本情况 991
二、教学活动与管理 994
三、办园条件 996
四、表彰奖励 996
第三节 学前教育 999
一、基本情况 999
二、教育管理 1000
三、教学活动 1001
第四节 小学教育 1004
一、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100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 1004
第五节 中学教育 1029
第六节 民族教育 1032
一、民族幼儿园 1032
二、民族小学 1033
第七节 成人教育 1034
一、扫盲教育 1034
二、职工教育 1035
第八节 特殊教育 1037
第九节 教师 1038
一、队伍 1038
二、培训 1039
第十节 教育经费 1041
第十一节 教学设备 1043
第十二节 勤工俭学 1045
一、1958年的勤工俭学 1045
二、1966~1978年的勤工俭学 1046
三、1979~1985年的勤工俭学 1047
四、1986~2000年的勤工俭学 1048
五、素质教育基地 1051
第十三节 教育改革 1052
第十四节 教学改革 1054
第十五节 机构 1059
附 幼儿园 小学 中学简介 1060
第十六节 驻区教育单位简介 1068
附 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1071
内蒙古工业大学 1071
内蒙古财经学院 1072
内蒙古艺术学院 1072
第二章 科学技术 1073
第一节 机构 1073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1073
二、科学技术学会 1073
第二节 队伍 1074
第三节 普及 1076
第四节 管理 1078
第五节 成果 1079
一、成果简介 1079
二、论文 1084
第六节 农业科技 1092
第七节 驻区科研单位 1093
第十二篇 文体卫生 1099
第一章 文化 1099
第一节 机构 1099
一、群众俱乐部 文化馆 文教科 文化体育局 1099
二、新城区文学艺术联合会 1100
第二节 民间文艺 1100
一、民间庙会 游艺 1100
二、节日文艺活动 1100
三、满族传统文艺 1102
第三节 地方戏曲 1104
第四节 群众文化 1105
一、社区文化 1105
二、文艺创作 1106
三、文艺演出和美术展出 1111
第五节 娱乐场所 1113
一、文化馆 1113
二、电子游艺室 1115
三、小剧场 1115
四、新城区文化活动中心 1116
第六节 图书 1117
第七节 档案 1118
第八节 文物古迹 1122
第九节 驻区文化单位 1130
第二章 新闻广播 1140
第一节 广播站 1140
第二节 记者站 1141
第三节 驻区新闻单位 1142
第三章 体育 1145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1145
一、机构 1145
二、设施 114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1147
一、传统体育 1147
二、老年体育 1148
三、全民健身运动 1150
第三节 学校体育 1152
第四节 运动员培训 1154
一、学校运动队 1154
二、武术队 1154
三、业余体育学校 1155
第五节 竞赛体育 1156
第六节 驻区体育场馆 1161
第四章 卫生 1163
第一节 机构 1163
第二节 医疗单位 1164
一、公教医院和蒙古卫生院 1164
二、新城区医院 1164
三、新城区妇女幼儿保健所 1166
四、新城区防疫站 1167
五、街道防保站 1168
六、社区卫生服务部 1169
七、三乡医院 1169
八、医疗卫生中心 1171
九、地区医院 1172
十、社区医疗服务 1174
十一、私营诊疗所 1177
第三节 医疗队伍 1178
一、队伍 1178
二、培训 1179
三、晋级 1179
第四节 医疗设备 1181
第五节 医疗制度改革 1185
第六节 妇幼保健 1188
第七节 卫生防疫 1194
一、疫病防治 1194
二、消毒杀虫 1201
三、食品卫生 1203
第八节 工业卫生 1205
第九节 公共场所卫生 1206
第十节 爱国卫生运动 1207
一、机构 1207
二、爱卫运动的开展 1207
第十一节 红十字会 1216
第十二节 驻区卫生医疗单位 1218
第十三篇 人物 1223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223
第二章 人名录 1255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1255
第二节 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 1262
第三节 区委 纪检委 人大 政府 政协历届领导 1274
第四节 新城区人民武装部 检察院 法院历届领导 1289
第五节 新城区副教授以上职称一览表 1293
第六节 自道光初年以来绥远城满洲蒙古中过举人名单 1301
附录 1305
一、地方文件辑存 1305
关于报送拟调整四个市辖区行政区域边界走向的报告 1305
中共新城区委员会、新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撤并乡镇情况的通知 1308
中共新城区委办公室、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城区部分行政村调整撤并方案》的通知 1309
新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出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志》的请示 1311
对新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出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志》的请示的批复 1312
二、碑文选 1313
(一)敕建绥远城碑 1313
(二)重修绥远城北门城楼记碑 1314
(三)绥远城濬濠种树记碑 1314
(四)中华民国华北军第七军团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 1315
(五)绥远将军衙署旧址碑记 1317
(六)绥远城城墙遗址简介 1318
(七)清代绥远城阜安门遗址 1318
(八)关于绥远城城墙遗址长度 1319
三、考辨 1319
《绥远城》建城考 1319
历经沧桑的绥远城《将军衙署》 1325
四、轶闻遗事 1334
刘统勋私访归化城 1334
慈禧太后与东西落凤街 1340
贻谷·蒙垦·“贻案” 1341
五、诗词选辑 1354
《新城区志》编纂始末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