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0.1 学科的起源 1
0.2 课程性质和任务 1
0.3 学习方法 2
第1章 投影的基本概念及点的投影 3
1.1 投影的基本概念 3
1.1.1 投影法及其分类 3
1.1.2 平行投影的特性 5
1.2 三面投影体系 7
1.2.1 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7
1.2.2 三面投影的关系 9
1.3 点的投影 9
1.3.1 点的三面投影 9
1.3.2 点的两面投影 10
1.3.3 各种位置点的投影特征 11
1.3.4 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14
第2章 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17
2.1 直线的投影表达 17
2.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17
2.2.1 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17
2.2.2 直线对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17
2.3 线段的实长及倾角 20
2.3.1 求线段的实长及其对H面的倾角α 20
2.3.2 求线段的实长及其对V面、W面的倾角β、γ 20
2.4 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22
2.4.1 点在直线上 22
2.4.2 点不在直线上 22
2.5 直线的迹点 23
2.6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24
2.6.1 两直线平行 24
2.6.2 两直线相交 24
2.6.3 两直线交叉 24
2.7 直角投影定理 26
2.8 平面的投影表达 27
2.8.1 平面的几何元素表达方法 27
2.8.2 平面的迹线表达方法 27
2.9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28
2.10 平面上定直线和点 29
2.10.1 平面上定直线 29
2.10.2 平面上定点 30
2.11 平面上的特殊位置直线 31
2.11.1 平面上投影面的平行线 31
2.11.2 平面上最大坡度线 31
2.12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32
2.12.1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 32
2.12.2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 34
2.12.3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 38
第3章 立体的投影 41
3.1 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 41
3.1.1 棱柱 41
3.1.2 棱锥 41
3.2 平面立体表面取点 42
3.2.1 棱柱表面取点 42
3.2.2 棱锥表面取点 43
3.3 平面立体的截切 44
3.4 平面立体的相贯 47
3.4.1 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 47
3.4.2 两平面立体相贯 49
3.5 曲面立体的三面投影 52
3.5.1 圆柱的三面投影 52
3.5.2 圆锥的三面投影 53
3.5.3 圆球的三面投影 53
3.6 曲面立体上点的投影 54
3.6.1 圆柱体上定点 54
3.6.2 圆锥体上定点 55
3.6.3 圆球体上定点 57
第4章 组合体视图及剖面图 60
4.1 基本概念 60
4.1.1 组合体 60
4.1.2 视图及三视图 60
4.2 组合体形体分析 61
4.2.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62
4.2.2 组合体的连接关系及投影表达特点 64
4.3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65
4.4 组合体三视图的阅读 66
4.4.1 组合体读图基本要领 67
4.4.2 组合体读图基本方法 70
4.4.3 组合体读图基本步骤 71
4.5 组合体三视图读画训练 73
4.5.1 已知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73
4.5.2 补画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76
4.6 剖面图 77
4.6.1 剖面图的形成 77
4.6.2 剖面图的画法 78
4.6.3 常用的剖切方法 81
4.6.4 剖面图的种类 83
第5章 轴测图 88
5.1 轴测图的基本概念 88
5.1.1 轴测图的形成 88
5.1.2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88
5.1.3 轴测图的分类 89
5.1.4 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89
5.2 正等轴测图 90
5.2.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90
5.2.2 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90
5.2.3 曲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93
5.3 斜轴测图 97
5.3.1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97
5.3.2 正面斜二轴测图 97
5.3.3 水平斜等轴测图 98
5.4 轴测图的选择 98
5.4.1 轴测类型的选择 99
5.4.2 投射方向的选择 99
第6章 建筑施工图 101
6.1 概述 101
6.1.1 房屋的分类 101
6.1.2 房屋的组成及其作用 101
6.1.3 房屋建筑的设计阶段及其图纸 102
6.1.4 施工图的分类 102
6.1.5 建筑施工图的有关规定 103
6.2 总平面图 109
6.2.1 总平面图的主要图示内容及图例 109
6.2.2 建筑总平面图的阅读 111
6.3 建筑平面图 111
6.3.1 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113
6.3.2 建筑平面图图示内容 113
6.3.3 实例 114
6.3.4 建筑平面图的绘图步骤 119
6.4 建筑立面图 120
6.4.1 建筑立面图的形成 120
6.4.2 图示内容 120
6.4.3 实例 120
6.4.4 立面图的绘制步骤 121
6.5 建筑剖面图 122
6.5.1 剖面图的形成 122
6.5.2 图示内容 122
6.5.3 实例 123
6.5.4 建筑剖面图的绘图步骤 124
6.6 建筑详图 124
6.6.1 概述 124
6.6.2 楼梯详图 124
第7章 阴影的基本知识及轴测图中的阴影 128
7.1 阴影的基本知识 128
7.1.1 阴和影的形成 128
7.1.2 图样中为何加绘阴影 128
7.1.3 光线方向 130
7.2 轴测图中几何元素及基本几何体的阴影 130
7.2.1 几何元素的落影 130
7.2.2 基本几何体的阴影 133
7.3 建筑细部的阴影 137
7.3.1 方帽圆柱的阴影 137
7.3.2 台阶的阴影 138
7.3.3 门在室内的落影 140
7.3.4 雨篷及墙面突出物的阴影 140
第8章 正投影图中的阴影 143
8.1 光线与常用光线 143
8.2 点的落影 144
8.2.1 基本概念 144
8.2.2 点落影的求作方法 144
8.3 直线的落影及落影规律 147
8.3.1 直线在平面上的落影 147
8.3.2 直线的落影规律 148
8.4 平面图形的阴影 153
8.4.1 平面多边形的落影及落影规律 153
8.4.2 平面图形的阴面和阳面的判别 154
8.4.3 平面图形的落影规律 156
8.4.4 曲线平面的落影 156
8.5 平面立体的阴影 157
8.5.1 求作平面立体阴影的一般步骤 157
8.5.2 棱柱的阴影 158
8.5.3 棱锥的阴影 160
8.5.4 组合平面体的阴影 161
8.5.5 曲面立体的阴影 162
8.5.6 建筑局部及房屋的阴影 164
第9章 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171
9.1 透视的基本知识 171
9.1.1 透视现象 171
9.1.2 透视图的作用 171
9.1.3 透视图的形成 172
9.1.4 透视图的基本术语与符号 172
9.1.5 画面与基面的位置 173
9.2 点的透视及规律 173
9.2.1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173
9.2.2 基透视的作用及透视空间的划分 175
9.2.3 视线迹点法作点的透视 175
9.3 直线的透视及规律 176
9.3.1 直线的透视、迹点和灭点 176
9.3.2 画面相交线与画面平行线 179
9.3.3 基面投影过站点的直线 182
9.3.4 透视高度的量取 182
9.4 平面形的透视、平面的迹线与灭线 184
9.4.1 平面形的透视 184
9.4.2 平面的迹线与灭线 186
9.4.3 各种位置平面的灭线 186
9.4.4 直线、平面间各种几何关系的透视表现 187
9.5 透视图的分类 187
9.5.1 平行透视 187
9.5.2 成角透视 188
9.5.3 斜透视 188
9.6 视觉范围与视点选定 188
9.6.1 人眼的视觉范围 189
9.6.2 视点的选定 190
9.6.3 画面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的选择 193
9.6.4 在建筑平面图上如何确定站点、画面的位置 195
第10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和辅助画法 197
10.1 建筑师法和全线相交法 197
10.1.1 基面上直线段的透视画法 197
10.1.2 空间水平线的透视画法 197
10.1.3 建筑平面图的透视画法 199
10.1.4 建筑师法作图举例 201
10.1.5 全线相交法作图举例 202
10.2 量点法与距点法 204
10.2.1 量点的概念 204
10.2.2 用量点法作透视平面图 205
10.2.3 量点法作图举例 207
10.2.4 距点的概念 208
10.2.5 距点法作图举例 209
10.3 斜线灭点的运用 212
10.3.1 斜线灭点的求法 212
10.3.2 斜线灭点的运用 213
10.4 建筑细部透视的简捷画法 213
10.4.1 几种作图方法 214
10.4.2 应用实例 218
第11章 透视图中的阴影 220
11.1 画面平行光线下的阴影 220
11.1.1 光线的透视特性 220
11.1.2 点的落影 221
11.1.3 直线的落影 221
11.1.4 建筑形体阴影作图示例 226
11.2 画面相交光线下的阴影 227
11.2.1 光线的透视特性 227
11.2.2 四棱柱在不同方向光线作用下的落影 228
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