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探究篇 3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理论研究 3
1.1 内涵研究 3
1.1.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内涵 3
1.1.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内涵 4
1.1.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性质与原则 4
1.2 模式研究 6
1.2.1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6
1.2.2 国内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模式研究 8
1.2.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模式 13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现状分析 17
2.1 现状综述 17
2.1.1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综述 17
2.1.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综述 27
2.1.3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效果 32
2.2 问题分析 35
2.2.1 文件要求缺乏制度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在基层实践中还不能完全落实 35
2.2.2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35
2.2.3 课程设置各异,教材建设滞后 36
2.2.4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内容时代性与针对性不足 37
2.2.5 重理论、轻养成,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37
2.2.6 缺乏整合的师资力量偏薄弱,影响教学质量 37
2.2.7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效果评价标准还需要改进 38
2.3 需求分析 38
2.3.1 职业道德教育需求分析 38
2.3.2 职业指导需求分析 40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路径探析 43
3.1 课程引领 43
3.1.1 课程定位 45
3.1.2 教材开发 47
3.1.3 教学实施 49
3.2 专业渗透 53
3.2.1 制定专业标准,体现行业要求 53
3.2.2 同步实训环节,保障专业渗透 54
3.2.3 聘请专业课师资,优化教学内容 54
3.2.4 建立证书制度,确保渗透实效 55
3.3 两线融通 56
3.3.1 课上与课下 56
3.3.2 校内与校外 57
3.3.3 教学与管理 58
3.4 六步嬗变 59
3.4.1 进入校园——“感” 60
3.4.2 课堂教学——“知” 61
3.4.3 走进企业——“看” 61
3.4.4 实习实训——“练” 62
3.4.5 顶岗实习——“验” 62
3.4.6 步入职场——“亮” 62
3.5 保障机制 63
3.5.1 政府:构建宏观调控的统筹保障机制 64
3.5.2 企业:构建深度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 65
3.5.3 学校:构建协调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 67
第二部分 实践篇 71
4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71
4.1 课程设置方案 71
4.1.1 指导思想 71
4.1.2 设计理念 71
4.1.3 设计思路 74
4.1.4 课程设置 77
4.1.5 教学方法 78
4.1.6 考核内容和方式 81
4.1.7 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 81
4.2 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81
4.2.1 设计思路 81
4.2.2 实现路径 82
4.2.3 建设目标 82
4.2.4 建设内容 84
4.3 预期效果 86
5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评价体系设计 97
5.1 评价依据 97
5.1.1 理论依据 97
5.1.2 政策依据 100
5.2 评价现状 103
5.2.1 现状分析 103
5.2.2 亟待解决的问题 104
5.3 评价方案 106
5.3.1 评价的特征 106
5.3.2 评价的主体 108
5.3.3 评价的内容 110
5.3.4 评价的要素与方法 113
5.3.5 评价的体系 116
5.3.6 评价的机制 131
5.4 评价系统 136
6 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实践案例 143
6.1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43
6.1.1 执行标准作业 143
6.1.2 引入“IE”意识 145
6.1.3 推行“5S”管理 148
6.1.4 认识浪费 149
6.1.5 成效总结 150
6.2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课改方案——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 150
6.2.1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 151
6.2.2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 151
6.2.3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职业素养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 152
6.2.4 课程实施手段 153
6.2.5 课程考核方案 155
6.2.6 课改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56
6.2.7 课改实施成效总结分析 157
6.3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思考——以金都管理学院为例 157
6.3.1 课程目标设置 158
6.3.2 课程内容确定 158
6.3.3 教学环节设计 160
6.3.4 教学手段选择 164
6.3.5 教学评价运用 167
6.3.6 教师能力 167
6.4 服装设计专业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改革方案——以达利女装学院为例 168
6.4.1 课程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与环节设计 168
6.4.2 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实施 171
6.4.3 职业素养融入课程考核 173
6.4.4 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应具备的能力 174
6.5 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的研究实践——以临江学院“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 175
6.5.1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175
6.5.2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环节 176
6.5.3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手段 177
6.5.4 课程考核 178
6.5.5 教师能力 180
6.6 职业素养教育在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180
6.6.1 计算机通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181
6.6.2 企业对网络通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 181
6.6.3 计算机通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182
6.6.4 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职业素养教学实施效果分析总结 188
6.6.5 提高计算机通信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几点设想 188
6.7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研究——以新通国际学院为例 188
6.7.1 企业对高职营销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189
6.7.2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90
6.7.3 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91
6.7.4 总结 194
6.8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素养养成课程改革实践研究——以杭州动漫游戏学院为例 195
6.8.1 动画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95
6.8.2 基于职业素养的“构成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196
6.8.3 “构成设计”课程改革方案 197
6.8.4 课改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201
6.9 高职学生“三载体、六嬗变”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探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为例 202
6.9.1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必要性 202
6.9.2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3
6.9.3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理念 203
6.9.4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路径 204
6.10 智力多元化与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模式设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探索 207
6.10.1 学生校园角色“项目化”培训 207
6.10.2 学生行为水准“底线化”管理 208
6.10.3 学生智慧技能“整体化”培养 209
6.10.4 学生“做人”价值的“企业化”导向 210
6.11 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1
6.11.1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概念界定 211
6.11.2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实践 211
6.11.3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思考 214
6.12 高职学生工作团队学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手指工程”为例 214
6.12.1 “金手指工程”的内容与特色 214
6.12.2 “金手指工程”实施过程与途径 215
6.12.3 “金手指工程”育人成效与意义 216
6.12.4 进一步完善学业指导模式的工作机制 216
6.13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7
6.13.1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构建的背景 217
6.13.2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任务式教材的开发 219
6.13.3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探讨 220
6.13.4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教学评价探索 221
6.13.5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221
6.14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3+3+3”指导模式研究——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22
6.14.1 “3+1.5+1.5”三阶段递进式指导 222
6.14.2 “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三者共同指导 223
6.14.3 “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分工指导 224
6.15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25
6.15.1 就业指导工作“全程渗透”模式的实践 225
6.15.2 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参与”模式的实践 228
6.16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30
6.16.1 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机制 230
6.16.2 加强校园专场建设,打造职业指导工作的三高品牌 230
6.16.3 全面关爱就业特殊群体,进一步做好人职匹配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