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一、理论意义 2
二、现实意义 3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框架和主要内容 4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4
二、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4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7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7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创新 7
三、研究结论的创新 8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9
第二章 动态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评述 11
第一节 外部性理论综述 11
一、外部性理论 12
二、动态外部性理论 13
三、空间动态外部性 15
第二节 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关系综述 16
一、知识溢出概念及分类 16
二、知识溢出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因素 19
三、知识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26
四、知识溢出促进产业空间集聚 26
五、知识溢出导致空间和路径依赖 27
六、知识溢出推动经济增长和收敛 28
第三节 动态外部性衡量方法综述 29
一、MAR外部性测量方法 29
二、Jacobs外部性测量方法 30
三、Porter外部性测量方法 31
第四节 空间相关性的衡量方法综述 32
一、全局空间相关性 32
二、局部空间相关性 34
三、空间权重的选择 37
第三章 动态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39
第一节 动态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40
第二节 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 41
一、动态外部性、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41
二、动态外部性、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43
三、动态外部性、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 45
第三节 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 47
一、对溢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47
二、对接收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47
三、对城市群经济收敛性的影响 48
第四节 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增长作用机理 49
一、影响因素 50
二、溢出渠道 51
三、溢出类别 51
四、作用路径 52
五、溢出效应 52
六、溢出经济效果 52
第五节 动态外部性、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53
一、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53
二、理论假设 54
三、理论模型构建 55
第四章 动态外部性、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评价模型 59
第一节 基于产业关联分析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模型 59
一、城市产业多样化和相关多样化指数 59
二、城市产业专业化和竞争指数 61
三、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相关多样化指数 61
第二节 城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模型 62
一、城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数 62
二、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指数 65
第三节 地理邻近及空间权重模型 66
一、一阶邻近空间权重 66
二、动态经济权重 66
第四节 动态外部性与技术进步的评价模型 68
一、评价模型 68
二、计量方法 70
第五节 动态外部性与产业结构演化的评价模型 71
第六节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模型 72
一、评价模型 72
二、计量方法 72
第七节 动态外部性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分解模型 73
一、评价模型 73
二、计量方法 75
第五章 动态外部性、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77
第一节 城市及城市群资料来源 77
一、中部城市群简介 78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简介 79
三、环长株潭城市群简介 80
四、珠三角城市群简介 82
第二节 城市相关指标值的计算 83
一、城市外部性指标 83
二、城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数和合理化指数 89
三、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比较分析 90
第三节 空间权重模型的计算 92
一、一阶邻近空间权重 92
二、N阶邻近空间权重 94
第四节 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和经济空间关联性分析 95
一、技术进步系数空间关联分析 95
二、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布 99
三、小结 102
第五节 动态外部性与技术进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104
一、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104
二、模型计算结果 105
三、模型结果分析 108
四、小结 112
第六节 动态外部性与产业结构演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113
一、模型计算结果 113
二、模型结果分析 115
三、小结 117
第七节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117
一、模型计算结果 117
二、模型结果分析 118
三、小结 119
第八节 动态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119
一、模型计算结果 119
二、模型结果分析 122
三、小结 124
第九节 动态外部性对城市群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分析 124
一、计算结果及分析 124
二、小结 132
第十节 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经济长期增长的贝叶斯网络分析 133
一、计算结果及分析 133
二、小结 136
第十一节 案例: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演化分析 137
一、多层次创新网络的构建 138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139
三、环长株潭城市群多维度创新网络的演化分析 140
四、结论与建议 146
第六章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和政策 149
第一节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149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49
二、推动大中城市产业结构的相关多样化 150
三、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150
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知识存量 151
五、加速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151
六、抑制垄断,适度推动企业竞争 151
七、深化对外开放,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152
第二节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152
一、成立城市群协同发展委员会,统一监管 152
二、招商引资政策 153
三、产业政策 154
四、科技政策 154
五、财政政策 154
第三节 其他对策建议 155
一、树立大数据时代科学价值观 155
二、采取新思路支持产学研项目 155
三、建立和优化创新创业人才跨界的流动机制和相应制度 155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 156
第四节 加快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56
一、优化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156
二、培育创新极核,构建区内外创新联盟和产业化基地 156
三、促进区内外融合创新,推动高新技术外溢 157
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互联网风险投资 157
五、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园区持续创新力 157
六、建设智慧高新区,提升管委会服务效率 157
参考文献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