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70后作家格局与世界文学新变 1
第一节 代际叙写与70后作家的集体受难 2
第二节 精神漂泊与日常生活的警醒意识 3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与70后作家的压舱石 6
第四节 文化自信与70后作家的“潜形式” 8
第五节 中国作家的成长与世界文学的新变 10
第一章 出场:70后作家与文学湘军五少将 15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70后作家 15
第二节 70后作家的文本内蕴与诗性承继 18
第三节 时代夹缝中的清醒者 21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经验的异质性 23
第五节 宏大话语的疏离与个体精神的生长 25
第六节 列队出发:文学湘军五少将崛起 27
第七节 70后作家的文化乡愁与精神困境 30
第二章 探寻:70后作家的书写特性 32
第一节 主观性:阐释中的判断与警醒 34
第二节 目的性:情感抒发或自觉创造 38
第三节 功利性:有为而作 39
第四节 创新性:陌生化体验 41
第五节 排他性:模仿者与精神的匮乏 45
第六节 深刻性:希腊小庙供奉的人性 48
第七节 丰富性:精神生命的有机整体 50
第八节 经验性:日常生活的味道 52
第九节 爆发性:心灵的冲动 54
第十节 前瞻性:对现实世界的背叛 56
第三章 70后作家的叙事规律和艺术建构 60
第一节 70后作家的叙事规律 60
第二节 70后作家的艺术建构 74
第四章 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五少将 87
第一节 田耳:现实的困局与隐喻 89
第二节 马笑泉:民族精神的追寻与反思 94
第三节 于怀岸:猫庄情结及其书写意义 103
第四节 沈念:女性悲剧形象的时代镜像 115
第五节 谢宗玉:悠远之静与乡村之魂 123
第五章 70后代表作家的精神命途 132
第一节 冯唐作品的研究选项 132
第二节 《万物生长》的精神气质 136
第三节 冯唐小说的语言特质 139
第四节 《女神一号》的探险和超越 148
第五节 徐则臣小说的寓言化书写 152
第六节 《耶路撒冷》的叙事路径 161
第七节 《耶路撒冷》:70后的心灵成长史 166
第八节 《苍声》的主题与扩展的隐喻 172
第六章 盛可以的王国与李傻傻的变奏 178
第一节 盛可以的文学王国 178
第二节 《福地》中的生死观 188
第三节 文学变奏:半路杀出个李傻傻 193
第四节 文本细读:《被当作鬼的人》 201
第七章 深度阐释:文学湘军五少将 207
第一节 田耳作品的思想与《天体悬浮》的意蕴 207
第二节 中国记忆与谢宗玉的精神还乡 219
第三节 于怀岸:《巫师简史》的现代维度 227
第四节 沈念:冬天里的符号学 235
第五节 马笑泉:《迷城》中的文化张力 243
第八章 田耳与马笑泉的生命镜像 251
第一节 田耳:荒诞与真实 251
第二节 马笑泉:断裂与承续 267
第九章 谢宗玉、沈念与于怀岸的文学世界 287
第一节 谢宗玉的精神原野 288
第二节 沈念的迷宫世界 297
第三节 于怀岸的小写历史 304
结语 全球视野下70后作家的中国表达 312
参考文献 319
总跋:阳光多灿烂,生命就有多灿烂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