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 2
第一章 脾脏解剖与生理 2
第一节 脾胃解剖形态 2
第二节 脾与阴阳五行 3
一、脾为至阴 3
二、脾属土行 3
第三节 脾气之应 4
一、脾与时令 4
二、脾与五色 5
三、脾与五味 5
四、脾与四肢肌肉 6
五、脾与口唇 6
六、脾在液为涎 7
七、脾与神 7
第四节 脾胃与运化 8
一、运化谷物 8
二、运化水液 8
三、胃气之贵 9
第五节 脾胃之经络 9
一、脾之经络 9
二、胃之经络 10
第六节 脾胃与脏腑气血关系 10
一、脾与脏腑 10
二、脾与气血 12
第二章 脾脏与发病 13
第一节 内外病因 13
一、外感 13
二、内伤 14
第二节 诊病之法 15
一、切脉 15
二、望形 16
三、闻声 17
四、问症 17
第三节 脾脏主病 18
一、脾瘅 18
二、脾风 19
三、脾胀 19
四、脾热病 19
五、胃脘痈 19
六、胃疸 20
七、胃痛 20
八、呕吐 21
九、哕 21
十、亸 22
第四节 脾脏相关疾病 22
一、痿病 22
二、积聚 23
三、厥 23
四、水肿 24
五、咳 24
六、痹 25
七、腹痛 25
八、泄泻 25
九、善忘 26
第五节 脾脏的调治 26
一、脾病治则 26
二、传变与防治 27
三、疾病预测 27
中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 30
第三章 中医学理论知识本体研究 30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中的象思维 30
一、中医象思维的内涵 30
二、中医象思维的特点 33
三、中医象思维的类型 34
四、中医象思维的应用 37
第二节 本体研究方法 44
一、本体论的源流 44
二、本体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5
三、本体论的研究方法 47
第四章 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构建方法 80
第一节 本体构建原则与方法 80
一、确立本体领域概念 80
二、本体网络构建 82
第二节 脾脏象理论本体语料 83
第三节 脾脏象理论本体领域概念 101
一、哲学类 101
二、物质类 101
三、脏象类 102
四、解剖部位类 103
五、生理类 104
六、经络类 105
七、腧穴类 105
八、病因类 106
九、病机类 108
十、症状类 110
十一、疾病类 115
十二、治疗类 118
十三、预后类 119
第四节 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类型 119
一、一般语义关系类型 119
二、生理类语义关系类型 130
三、发病类语义关系类型 136
下篇 《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知识本体 146
第五章 脾脏象理论生理知识本体 146
第一节 生理功能知识本体 146
一、脾胃主运 146
二、脾胃主化 147
三、运与化的关系 148
第二节 经络知识本体 148
一、脾之经络 148
二、胃之经络 149
第三节 哲学系统知识本体 149
一、脾与阴阳 150
二、脾与五行 150
第六章 脾脏象理论发病知识本体 151
第一节 病因知识本体 151
一、湿邪致病 151
二、食饮致病 151
三、起居致病 153
四、劳倦致病 154
第二节 病机知识本体 155
一、脏腑病机 155
二、经络病机 158
三、形体官窍病机 160
第三节 疾病知识本体 162
一、脾病 162
二、胃病 165
三、痹 167
四、厥 169
五、泄 172
六、胀满 173
七、消渴 175
八、水肿 175
第四节 治疗知识本体 176
一、治疗原则 176
二、治疗方法 178
参考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