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台海“破冰”第一人 1
金秋共览西窗月 2
携手攀谈话今昔 7
彼此神交六十载 8
一、少年望鲁怀壮志 11
耕读传家六百载 13
端午出世承道统 16
前川望鲁圣人邦 18
入学对句语惊人 23
少年立下鸿鹄志 26
二、武汉红都“小超人” 31
武汉加入共青团 31
前川中学风波起 36
《武汉评论》“小超人” 42
党务干校小教员 45
《中国学生》新主编 47
三、弃理从文露头角 50
巧帮陈昌浩“过关” 50
白色恐怖遭追捕 52
插班复旦中文系 54
“文学论争”挺鲁迅 59
上海出版处女作 64
四、留学探究“艺术论” 67
东渡扶桑求真知 67
“早稻田”组“白沙社” 70
杭州拜访熊十力 73
蔡元培题亲笔信 75
名著作为定情物 78
北平结识朱自清 82
五、“文艺论战”发先声 86
弃学抗日编《号外》 86
勠力组织“抗日会” 91
“文艺论战”硝烟起 94
“自由人”左右开弓 97
苏汶出手鸣不平 100
六、鲁迅神交“自由人” 104
鲁迅笔下“第三种人” 104
张闻天拨乱反正 107
并蒂花开结同心 113
催生社会史论战 116
七、“福建事变”走英伦 121
“福建事变”掌文宣 121
《人民日报》鼓喉舌 127
香港蒙难遭囚禁 133
负笈英伦会群英 139
八、《救国时报》牵红线 145
莫斯科编《救国报》 145
杨之华串门谈往 151
为“八一宣言”润色 154
国共密谈当“月老” 159
主动告别莫斯科 164
九、欧侨抗战吹鼓手 167
和平运动著雄文 167
“西安事变”发宏论 171
旅美喜闻烽火动 174
十、汉口《时代》鼓喉舌 177
海外归来赴国难 177
《时代日报》总主笔 180
《抗战文艺》著雄文 184
江城幸会陈独秀 186
十一、重庆行营捉刀人 191
山城推为参政员 191
见证陈独秀晚境 194
挥泪诗祭王礼锡 198
十二、参政议政展胸襟 202
县长软禁胡康民 202
周恩来急电解救 205
襄助营救冯雪峰 209
亲临前线劳三军 211
山城诗会熊十力 214
十三、奋不顾身卫国权 218
奋笔上书蒋介石 218
中苏谈判发传单 221
单刀赴会赫尔利 224
质询外长王世杰 228
十四、告别政坛酬旧志 231
返乡办学承父志 231
前川中学选立委 233
全家分批到香港 239
十五、仗义执言真性情 242
忘年至交于右任 242
竭力捍卫繁体字 246
“伦敦风波”停党权 253
仗义执言挺雷震 256
十六、“文星”官司四十载 265
卷入“中西文化论战” 265
对簿公堂硝烟起 269
《中华杂志》辟阵地 272
双方缠讼有输赢 274
十七、早期“保钓”举旗人 279
“保钓运动”响号角 279
遥相呼应父子兵 283
全球华人齐声援 287
引导青年识途马 292
十八、“乡土文学”呵护者 295
当面质疑夏志清 295
“乡土文学”起纷争 298
路见不平拔刀助 300
把握论争大方向 302
十九、海峡精禽赤子心 305
力倡两岸“和”与“合” 305
创立“中国统一联盟” 307
北京幸会“太子军” 309
邓颖超肺腑之言 312
二十、会友访古缕缕情 315
旧友新知喜相逢 315
北大演讲展魅力 317
沪蓉旧地访故友 320
抗战老友忆往昔 322
二十一、情系桑梓还夙愿 324
黄陂母校迎归客 324
木兰故里还夙愿 327
我辈今登黄鹤楼 331
二十二、左右开弓斥“两独” 336
“开除党籍”发声明 336
“立法院”武攻文卫 339
左右开弓斥“两独” 341
遏制“本土化”逆流 345
尾声:半分喜悦半分凉 350
“一人麻将”痴迷者 350
著作等身太太贤 353
子女接力闯美国 356
立身处世义为本 358
胡秋原简明年谱 362
跋 371
参考文献 375
附录:胡秋原魂归故里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