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
1.1 态度 2
1.1.1 态度的定义 2
1.1.2 态度的结构 3
1.1.3 态度的功能 5
1.1.4 态度的测量 6
1.2 环境态度 7
1.2.1 环境态度的定义 7
1.2.2 环境态度的前因变量 8
1.3 态度改变 9
1.3.1 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 9
1.3.2 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 10
1.4 说服效应 13
1.4.1 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 13
1.4.2 说服效应的影响因素 15
1.5 信息框架 18
1.5.1 信息框架的定义 18
1.5.2 信息框架的分类 19
1.5.3 信息框架的影响因素 22
1.5.4 信息框架的说服研究 23
1.6 调节匹配 24
1.6.1 调节匹配的定义 24
1.6.2 调节匹配的操作 25
1.6.3 调节匹配的效应 27
1.6.4 调节匹配的说服研究 29
1.6.5 调节匹配的机制 30
1.7 解释水平 31
1.7.1 解释水平的定义 31
1.7.2 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的关系 33
1.7.3 解释水平的操作 34
1.7.4 解释水平的说服研究 35
1.7.5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 36
第二章 研究设计 37
2.1 问题提出 37
2.2 研究框架 38
2.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40
第三章 心理距离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一) 42
3.1 问题提出 42
3.2 研究方法 44
3.2.1 被试者 44
3.2.2 实验设计 44
3.2.3 实验材料 44
3.3 研究结果 45
3.3.1 描述统计分析 45
3.3.2 交互作用分析 46
3.3.3 简单效应分析 47
3.4 讨论和结论 48
第四章 心理距离(闭下启动)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二) 50
4.1 问题提出 50
4.2 研究方法 52
4.2.1 被试者 52
4.2.2 实验设计 52
4.2.3 实验程序 52
4.3 研究结果 54
4.3.1 描述统计分析 55
4.3.2 交互作用分析 55
4.3.3 简单效应分析 56
4.4 讨论与结论 57
第五章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三) 59
5.1 问题提出 59
5.2 研究方法 61
5.2.1 被试者 61
5.2.2 实验设计 61
5.2.3 实验材料 62
5.3 研究结果 65
5.3.1 描述统计分析 65
5.3.2 交互作用分析 65
5.3.3 控制变量分析 67
5.4 讨论与结论 68
第六章 加工流畅性对解释水平匹配的中介作用(研究四) 70
6.1 问题提出 70
6.2 研究方法 72
6.2.1 被试者 72
6.2.2 实验设计 72
6.2.3 实验材料 73
6.3 研究结果 74
6.3.1 相关分析 74
6.3.2 回归分析 75
6.4 讨论与结论 76
第七章 社会价值取向对解释水平匹配的调节作用(研究五) 78
7.1 问题提出 78
7.2 研究方法 80
7.2.1 被试者 80
7.2.2 实验设计 80
7.2.3 实验材料 80
7.3 研究结果 82
7.3.1 相关分析 82
7.3.2 回归分析 83
7.4 讨论与结论 84
第八章 总讨论及理论总结 86
8.1 总讨论 86
8.1.1 心理距离与信息框架的匹配效应 86
8.1.2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的匹配效应 87
8.1.3 解释水平匹配的心理机制 87
8.2 研究总结 88
8.3 研究意义 88
8.3.1 理论意义 88
8.3.2 实践意义 89
8.4 研究展望 90
附录A 研究一的实验材料 92
附录B 研究二、研究三的环保情境材料与自编环保意图问卷 96
附录C 研究三的解释水平启动实验材料 99
附录D 研究三的调节定向问卷 100
附录E 研究三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 101
附录F 研究四的实验材料、研究五的部分实验材料 102
附录G 研究五的社会价值取向问卷 108
参考文献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