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言名典》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申笑梅,王凯旋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4123995
  • 页数:789 页
图书介绍:《诸 子百家名言名典》是《二十四史名言史典》的姐妹作。 诸子百家为我国先秦至汉初儒、法、道、墨、名、杂、农、阴、阳、纵横等各个学派的总称。各派代表人物如孔丘、孟轲、韩非、老聃、墨翟等及其代表作《论语》、《孟子》、《韩非子》、《老子》、《墨子》等,通称为诸子百家,即各个学派。我们这本书还选取了先秦、汉魏六朝以到唐时各代兵家如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尉缭、李靖等人的军事名论,这也都 是诸子的有机部分。

一画 1

一言而可以丧邦 1

一言而可以兴邦 1

一怒安天下 1

一出焉,一人焉,涂巷之人 1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 1

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2

一倡而三叹 2

一则治,两则乱 2

一跬而缪千里 2

一国尽乱,无有安家 2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2

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3

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 3

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 3

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失本心 3

一日千里 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

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4

一毛不拔 4

一朝一夕 4

一丘一壑 4

一人奋死,可以对十 5

一国之存亡,在其主 5

一节痛,百节不用 5

一人挺刃,万人避之 5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5

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 6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6

二画 6

二者必居其一 6

二人同心则利断金 6

七步成诗 6

力贵齐,知贵捷 7

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 7

力胜贫,慎胜祸 7

力贵突,智贵卒 7

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8

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 8

力当能为而不为。畜乱宿祸 8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8

人无远虑,必有近优 9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9

人之四端 9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9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9

人皆可以为尧舜 10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10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10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0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10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 11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1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1

人太庙,每事问 11

人则孝,出则悌 11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12

人性安静,而嗜欲乱之 12

人之拘于世也。必形系而神泄 12

人莫鉴于流沫,而鉴于止水 12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 12

人之为,天成之 12

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 13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13

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13

人祅则可畏也 13

人何以能群,曰分 13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13

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13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 14

人心譬如槃水 14

人之所欲,生甚矣 14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4

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14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14

人先信而后求能 15

人才不足专恃,而道术可公行也 15

人神易浊而难清 15

人曰信,信维听 15

人惟旧,器惟新 16

人不可以不就师 16

人期贤知,不必孔墨 16

人才早成,亦有晚就 16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7

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 17

人材有两为,不能成一 17

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 17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7

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 18

人迹之所能及,皆乡风慕义 18

人之心隐匿难见,渊深难测 18

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 18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19

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 19

人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 19

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 19

人君之治,莫美于教,莫神于化 20

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 2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

人无夭寿,各以其好恶为命 20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 21

人不以善言为贤 21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21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21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21

人心排下而进上 21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22

人之生,气之聚也 22

人皆尊其智之所知 22

人心不实 22

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 22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 23

人和鱼雁 23

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23

人比禽兽贵重的地方在于知礼 23

人常死其所不能 24

人失其常,则有祸害 24

人处疾,则贵 24

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24

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 24

人,不可不务也 24

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25

人之气力,日用则强 25

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 25

人主能安其民,民事主如父母 25

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 25

人有耻,必知进死为荣 26

三画 26

三人行,必有我师 26

三思而后行 26

三分天下有其二 26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26

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 26

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 27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27

三易原则 27

三代不同礼而王 27

三军之蠹,有之必败 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

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 28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28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28

士人尽力,我虽甚陷则不惧 29

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 29

下亲上则上安 29

下者万物归之,虚者天下遗之 29

下爱其民,非以忠信则无以谕爱 29

下小则上崩 30

万物皆备于我 30

万乘之国 30

万物为道一偏 30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30

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30

万物之化无不遇,百事之变无不应 31

万物之总,皆阅一孔 31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31

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31

万物之变不可究也 31

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32

万物章章以便一生,生无不长 32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32

万物皆出于机,皆人于机 32

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32

万事有法 32

万夫必死,天下莫当 33

于安思危,于达思穷 33

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 33

与民同乐 33

与人为善 33

与其有天下也,不若有说也 34

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34

与天下贤者为徒 34

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 34

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35

与其刑不可逾,不若义不可逾 35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人可也 35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5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35

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35

大巧在所不为 36

大智在所不虑 36

大者礼之广也 36

大勇不矜 36

大廉无嗛 36

大辩无声 36

大仁无亲 36

大道无形 37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37

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 37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37

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37

大军之后,累世不复 37

大恶之资,终不可化 38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38

大匠不斫,大勇不斗 38

大都疑国,乱之媒也 38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39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39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39

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39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知松柏之茂 40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40

大器晚成 40

大智不形 40

大者宜为下 40

大壑不满不竭 41

大而无当 41

大相径庭 41

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41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41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 41

大声不人于里 42

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 42

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 42

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42

大家巨子 42

大方之家 43

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43

大奸似忠 43

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 43

大事必作于细 43

才有浅深,无有古今 44

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 44

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 44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44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45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 45

上明而政平,上暗而政险 45

上者下之仪也 45

上周密则下疑玄 45

上幽险则下渐诈 45

上偏曲则下比周 45

上易知则下亲上 45

上难知则下畏上 46

上以蔽下,下以蔽上 46

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 46

上溢而下漏 46

上察于天,下错于地 46

上善若水 47

上天弗恤,夏命其卒 47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 47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47

上下交让,道路雁行 48

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 48

上清静而不欲,则下廉而不贪 48

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 48

上古彭祖以久特闻 49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49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49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49

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 50

上乱下逆 50

上枉下曲 50

上惑则下疑 50

上信,而官不敢为邪 50

上无量,则民乃妄 51

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 51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51

上卖官爵,十年而亡 51

上好仁,则民轻财 51

山有虎豹葵藿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不害 52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52

山小无兽 52

山陵之战,不仰其高 52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易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52

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 53

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53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5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3

千镒之裘 53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53

千金不死 54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54

久处其适则生长 54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54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55

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55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55

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55

凡在大王,将率末事也 55

凡议必将立隆正然后可 56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 56

凡以知,人之性也 56

凡人之志,各有所在 56

凡圣人必趋时 56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 56

凡持国,太上知始 57

凡应之理,清净公素 57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57

凡食之道,无饥无饱 57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 58

凡作乱之人,祸希不及身 58

凡南面之大务,莫急于知贤 58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 58

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 59

凡外重者内拙 59

凡重外者拱内 59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59

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 59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60

凡民,从上也 60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60

广道显德,以驯明其志 60

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 60

广听广视 61

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61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61

义眇天下,天下莫不贵 61

义者,所以救失也 61

义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 62

义,万事之纪 62

义博利则无敌 62

义兵之为天下良药 62

义动君子,利动小人 63

义百事之始,万利之本 63

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 63

义理之道彰,则暴虐奸诈侵 63

夺之术息 63

义之所出 63

义者政也 64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64

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 64

小人之过也必文 64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64

小不忍则乱大谋 65

小人之学,以为禽犊 65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众 65

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 65

小国寡民 65

小枉大直,君子为之 66

小人富斯暴,贫斯滥 66

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 66

小人纵贪利之欲,逾礼犯义 66

小大贵贱交相为恃,然后皆得其乐 67

小人性患耻者也,含邪而生 67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67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 67

小人殉财 67

小儿辩日 67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 6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8

已雕已琢,还反于朴 68

已陈刍狗 68

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 69

飞将冲天,鸣将骇人 6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69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69

子罕归玉,晏子归宅 69

子推割股 70

女为悦己者容 70

马不必骐骥,要之以疾足 70

乡治 70

四画 70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 70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 71

王者有诛而无战 71

王者无敌 71

王者以四海为一家,以兆民 71

为通计 71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72

天下定于一 72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72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72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72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2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73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73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7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3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73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74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74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74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7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74

天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5

天下不能荡也 75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 75

天地者,生之始也 75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7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5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 76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76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76

天下归之之谓王 76

天下去之之谓亡 76

天下至大,非圣人莫之能有 76

天地以合,日月以明 76

天地合而万物生 77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 77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77

天子无妻,告人无匹 77

天道无亲,唯德是与 77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77

天气为魂,地气为魄 78

天爱其精,地爱其平,人爱其情 78

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 78

天复以德,地载以乐 78

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 78

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 79

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79

天一地二人三 79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79

天下之事不可为也 79

天以民为心 80

天子无戏言 80

天下乐推而不厌 80

天道亏盈以益谦 80

天地之性,人为贵 80

天有常福,必与有德 81

天道自然,自然无为 81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81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 81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82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82

天覆地载,爱恶不臧 82

天地大矣,成而弗有 82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83

天微以成,地塞以形 83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 83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 83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4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84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4

天下不平,庶国不宁 84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85

天下惟有道者理之 85

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 85

天地不能两,况于人类乎 8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85

天下富足,人及十年之食 85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86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 86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86

天下难得而易失,难常而易亡 86

天地为炉,阴阳为火,造化为工 87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87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 87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 87

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88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88

天下有常胜之道 88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 88

天气不合,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88

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知求其所已知 89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89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 89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 89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89

天寒既至,霜露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90

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90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90

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 90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90

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 91

天不变其常 91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91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91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91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91

夫妇有别 92

夫有病于内者,必有色于外矣 92

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 92

夫道者,覆天载地 9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92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3

夫遇长不敬,失礼;见贤不尊,不仁 93

夫逃虚空者,藜覆柱乎鼪之径 93

无人问津 93

无为而治 94

无欲速,无见小利 94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94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94

无所用其心 94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94

无敌于天下 95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95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95

无不爱,无不敬,无与人争 95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95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96

无争于万物,莫敢与之争 96

无稽之言,君子慎之 96

无去之心,而心无丑 96

无以天下为者,必能治天下者 96

无内之内,至贵也 96

无外之外,至大也 97

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97

无累之人,不以天下为贵矣 97

无所好憎,平之至也 97

无音者,声之大宗也 97

无形者,物之大祖也 98

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98

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98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98

无为之有益 98

无为而无不为 99

无为之义曰利身 99

无为之道曰胜天 99

无私,故能成其私 99

无气则虚,虚则怯 99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100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100

无养乳虎,将伤天下 100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100

无常安之国,得贤显昌 101

无赫赫之势,亦无戚戚之忧 101

无温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览之暗 101

无德而富贵,是凶民之窃官位盗府库 101

无为而尊者,天道,有为而累者,人道 102

无受无损易,无受人益难 102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 102

无为可以定是非 102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102

无何有之乡 103

无德而欲王者,危 103

无楫者不济 103

无虑者危 103

无道之国,危行言逊 103

无土而欲富者,忧 104

无道,则民去之 104

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 104

无德之君,以乐乐身 104

无赦之谓严 104

无法之言,不听于耳 104

无法之劳,不图于功 105

无论贵贱,不预恩仇 105

不知而言,不智 105

五十步笑百步 105

五味令人口爽 105

五色乱目 105

五霸不循礼而霸 106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06

开利百脉,万物流通 10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06

井底之蛙 107

云兴霞蔚 107

丰草多华英,茂林多枯枝 107

专气致柔,镇以恬素 107

专气致柔,涤除玄览 10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8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8

不践迹,亦不人于室 10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08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08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0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09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09

不远千里 109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109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1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10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则友其德 110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110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10

不知量力 111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111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111

不违农时 111

不堪其忧,不改其乐 111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12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11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112

不问而告谓之傲 112

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112

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113

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 113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113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113

不为物倾侧 113

不战而胜,不攻而得 113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 113

不仁不知,辱莫大焉 114

不慕往,不闵来 114

不见之行,君子慎之 114

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14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114

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 114

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 115

不验之言,圣王弗听 115

不用之法,圣王弗行 115

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 115

不以康为乐,不以谦为悲 115

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 115

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也 116

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 116

不与物散,粹之至也 116

不拘于俗,不诱于人 116

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 116

不道早已 117

不知知,病 117

不以兵强天下 117

不出户,知天下 117

不知常,妄作凶 117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118

不言而信,不虑而得 118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118

不谋而亲,不约而信 118

不可暴虎,不敢冯河 118

不义而富,仁者不为 119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119

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119

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 119

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 120

不以道进者必不以道退 120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20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120

不可得之为欲,大失生本 121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121

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 121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121

不患其不足,患其贪而无厌 122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 122

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无有 122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22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122

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 123

不以人之坏自成 123

不处幸不为苟,必审诸己然后任 123

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 123

不猎猛兽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蓄菟 123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124

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 124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124

不龟手药 124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125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 125

不以人之卑自高 125

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125

不知是非之竟,难懂庄子 125

不材之木 125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26

不要夸夸其谈 126

不移祸于人 126

不以爱憎匿善 126

不学无术 127

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127

不为爱亲,危其社稷 127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 127

不胜大患,不合民心 128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128

不法常可 128

不期修古 128

不能为吏者,树怨 128

不可巧取则奸不生 128

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129

不傲才以骄人 129

不恃众以轻敌 129

不恃强,不怙势 129

不诚者失信 129

不得倚强梁而凌卑弱 129

不胜其任者,废免 130

不傲则不失 130

不务则不成 130

不虑则不生 130

不行不可复 130

不为不可成 131

不处不可久 131

不视者盲,不听者聋 131

不求不可得 131

不为爱人枉其法 131

不以宠而作威 131

不知来者,视之往 131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 132

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 132

太平之时,人民百岁 132

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 132

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 133

太平以治定为效,百姓以安乐为符 133

太盛难守 133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 133

太强必折 133

太张必缺 134

匹夫匹妇 134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134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34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134

中和者,听之绳也 135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135

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 135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 135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135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36

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 136

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 136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 136

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己也 136

日夜思之,事心任精 137

日中必?,操刀必割 137

日醉而饰服,私立而立公 137

日光照室内,道术明胸中 137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137

日出而作,日人而息 138

日出东方而人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138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138

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138

见义勇为 139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39

见多识广 13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9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39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140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140

见侮不辱 140

见机不遂者陨功 140

见乐则淫侈,见优则诤治 140

见祥而为不可,祥反为祸 141

见妖而迎以德,妖反为福 141

见人之急,若自在危厄之中 141

见教一高言,若饥十日而得太牢 141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42

见利忘危 142

见金不见人 142

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 142

见能而不使,殆 142

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 143

见敌之不足,则知其有余 143

见可而进 143

见美不淫 143

见利不贪 143

见始如终 144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 144

内以自乱,外以惑人 144

内行外信,四方悦服 144

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144

内圣外王 145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145

内畏重刑,则外无坚敌 145

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 145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145

少未居败 146

长幼之节不可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146

长幼有序 146

长生久视 146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146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46

分崩离析 147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147

分均则不偏 147

分何以能行,曰义 147

分财取寡,服事取劳 147

分清是非 148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8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48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48

父子有亲 148

父子之间不责善 149

父母试儿 149

父不父,则子不子 149

公平者,职之衡也 149

公则天下平 149

公输为鹊 149

仁者,其言也切 150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0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50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50

仁则荣,不仁则辱 150

仁者无敌 151

仁者以大事小 151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151

仁内义外 151

仁义礼智 151

仁,在乎熟之 151

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152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152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152

仁之所在无贫穷 152

仁之所亡无富贵 152

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 153

仁者,积恩之见证也 153

仁以为质,智以 153

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 153

仁者,所以救争也 153

仁义礼乐者,非通治之至也 154

仁眇天下,天下莫不亲 154

仁者,德之出也 154

仁者恕己以及人 15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154

仁行而义立,德博而化富 155

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 155

仁者必有勇,而德人必有义 155

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 155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156

仁者必从事为民兴利除害 156

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 156

化生者不死,而化物者不化 156

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156

从中出者,无应于外不行 157

从外人者,无主于中不止 157

从之若流,归之不疑 157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从师浅而欲学之深 157

从容闲逸,射必中的 157

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 158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158

介者不拜,兵车不式 158

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 158

仓廪实,则知礼节 158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159

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 159

风至若折,卵破子死 159

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59

片言折狱 159

勿欺也,而犯之 159

凶年饥岁 160

手舞足蹈 160

毛落皮单 160

气勇益,则兵势自信 160

文质彬彬 160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161

文理繁,情用省 161

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方 161

文才雕琢,知能十倍 161

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162

文表而枲里,乱实者也 162

文犹可长用,而武难久行 162

文衰则武胜,德盛则备寡 162

文繁如春华,无效如抱风 163

文王日昃不暇食,周公一沐三握发 163

文轩之比于敝车,锦绣之方于缊袍 163

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 163

文章体制趋本弃末 164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164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64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 164

方员画不俱成,左右视不并见 165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165

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 165

斗筲之人 165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65

心悦诚服 166

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 166

心利之有天下 166

心不可以不知道 166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166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 167

心知道然后可道 167

心有征知 167

心之所欲,其不加诸人 167

心小者,禁于微也 167

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 168

心虽乐之,节之以礼 168

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 168

心不优乐&德之至也 168

心愤涌,安能不论 168

心必和平然后乐 169

心坚金石,志轻四海 169

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 169

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戾 169

心贵智 170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0

为民父母 170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170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170

为富不仁 170

为政者强 171

为欢不欣欣,为悲不惙 171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 171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171

为富安天下 171

为善难,任善易 171

为不为,则无不治 17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72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172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172

为国之本,在于为身 173

为仁不富,为富不仁 173

为国者,以正学为基 173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173

为善者赏,为不善者罚 173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 174

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 174

为朝露之行而思传世之功 174

为天下开利除害,以义继之 175

为天下莫如以德,莫如行义 175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75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行义 175

为无为,事无事,大小多少 175

为义者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176

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 176

为禾耕而卤莽,则其实亦卤莽而报 176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176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177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 177

为大,于其细 177

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 177

计疑,无定事 177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178

劝之使谏,宣之使言 178

劝善惩恶,诱进忠贤 178

劝君戒酒 178

丑妇效顰 179

引而不发,跃如也 179

引人人胜 179

孔子论五美四恶 179

孔子似不能言 179

孔文举应对 179

书者,政事之纪也 180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80

毋强不能 180

毋告不知 180

毋与不可 180

水深火热 181

水激则波兴,气乱则智昏 181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181

水浊则鱼?,政苛而民乱 181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81

水火有气而无生 182

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 182

水出于山而走于海,高下使之然也 182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 182

水行莫如用舟,陆行莫如用车 182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83

水土异也 183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 183

水不与五味,而为五味调 183

水浅无鱼 183

水上之战,不逆其流 184

以德报怨 184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4

以邻为壑 184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 184

以力服人,非心服 184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85

以恬养性,以漠处神 185

以天为盖,则无不覆 185

以地为舆,则无不载 185

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 185

以中制外,百事不废 185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186

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 186

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 186

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186

以兰染青,则青于蓝 186

以汤止沸,沸乃不止 186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 187

以疑决疑,决必不当 187

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 187

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 187

以焦侥而戴太山 187

以砖涂塞江海 188

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 188

以富兼人者贫 188

以力兼人者弱 188

以德兼人者王 188

以仁义为本 188

以诈遇齐,犹以锥刀堕太山 188

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189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 189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 189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 189

以诗书为之,犹以指测河 189

以性养物 190

以乱易暴 190

以全举人固难 190

以众知无畏乎尧舜 190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 190

以天为法,以德为行 191

以教道民,必躬亲之 19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191

以权决塞,因宜而行 191

以民为务,则天下归之 192

以谦下士,能得真贤 192

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192

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 192

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 192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193

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 193

以己量人谓之恕,反恕为荒 193

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193

以智谋愚,若秋霜而振落叶 194

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194

以木击木则拌,以水投水则散 194

以富贵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 194

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 194

以出伦逾等相骄,以富过其事相竞 195

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 195

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 195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195

以身作则 196

以身示范 196

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196

以智克智,机也 196

以少击众,利以日莫 196

以威德服人,智谋屈敌 197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 197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 197

以备待时 197

以规矩为方圆,则成 197

以德予人者,谓之仁 198

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 198

以战止战 198

以佚待劳 198

以近待远 198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199

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199

以罪受诛,人不怨上 199

以鱼驱蝇,蝇愈至 199

以肉去蚁,蚁愈多 199

五画 199

玉在山而草木润 199

正己而物正者 200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200

正义而为谓之行 200

正则静,静则清明 200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200

正气不衰,形神相卫 200

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201

正义敢言 201

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201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01

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 202

未能操刀而使之割,其伤实多 202

未有纲直而目不舒 202

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 202

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己 202

术人能因时以立功,不能逆时以致安 203

本荒而用侈,天不能使之富 203

本立而道行,本伤而道废 203

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203

本细末大,驰必至心 203

本末舛逆,首尾横决 204

本虽蠹,无疾风不折 204

本细则末挠 204

本立则末正 204

本务者,兵最急 204

厉以廉耻,故人务节行 205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 205

而不可夺赤 205

石王争富 205

左右逢源 205

左右和,胜 206

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 206

布衣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 206

布令必行,不知心术不可 206

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 206

平时学艺,器械须重 207

至是之是无非,至非之非无是 207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207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207

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208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 208

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 208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208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 208

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定非常之事 209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 209

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 209

世异则事异 209

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209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 210

可以知,物之理也 210

可以窃国,不可以窃天下 210

可以夺人国,不可以夺人天下 210

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 210

可而不为,殆 210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10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11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211

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 211

古之所谓得志者,谓其无以益其乐 211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211

古今胜败,率由一误 211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212

巧言令色 212

巧言乱德 212

巧伪不如拙诚 212

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212

巧谋并行,诈术递用 213

巧佞之近端直之远,国家大危 213

功盖天下,不施其美 213

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 213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14

功虽成乎外,而生亏乎内 214

功加于民,德称其位 214

功德巍巍,惟天同大 214

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214

功成名垂 215

功不十,不易器 215

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 215

节己,贪污之心止 215

节高志妙,不为利动 215

去就有序,变化因时 216

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 216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216

目不能两视而明 216

目虽欲之,禁之以度 217

目视鸿鹄,耳听琴瑟,心在雁门 217

目贵明 217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217

由近知远,由己知人 217

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 218

由微见较,智如渊海 218

由贵生动,则得其情 218

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 218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218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19

四海之内若一家 219

四时为马,则无不使 219

四海之内皆兄弟 219

四海蒙利,莫不被德 219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20

四支强而躬体固,华叶茂而本根据 220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220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220

出生人死 221

出则以车,人则以辇 221

出师行军,以整为胜 221

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 221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21

生之谓性 22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22

生于今而志乎古 222

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 222

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 222

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 223

生尊天下也 223

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 223

生乃徭役也,而死乃休息也 223

生死而肉骨 223

生之长,顺之也 224

生生之厚,杀哉生矣 22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224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 224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之势何以不危 224

生财有常法 225

失火而遇雨,祸中有福也 225

失今弗治,必为锢疾 225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25

失爱不仁,过爱不义 226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226

失性有五 226

失之交臂 226

失度则乱谋 227

务在事,事在大 227

务下言以昭外,敬纳卑贱以诱贤 227

务本饬末,则富 227

斥鷃笑鹏 228

代马望北,狐死首丘 228

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 228

代立不忘社稷,君子之道 228

仪容威重 228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29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29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229

仕者思明君 229

用百人之所能,则得百人之力 229

用兵有术矣,而义为本 230

用心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 230

用心则不专,好之则不深 230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此富国之本 230

用兵之道,先定其谋 231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231

用兵无备者伤 231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231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231

用众在乎心一 231

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 232

用赏者贵诚 232

用刑者贵必 232

用兵之道,在于人和 232

外内异表,隐显有常 232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 233

外束其形,内总其德 233

外善内恶,色厉内往 233

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 233

外伤则内孤 233

外物不可必 234

处一之危,其荣满侧 234

处丧有礼矣,而哀为主 234

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 234

处尊居显未必贤 234

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235

处不重席,食不贰味 235

处官不信,则贵贱相轻 235

处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 235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36

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 236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236

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 236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37

白驹过隙 237

白石如玉,愚者宝之 237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237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37

鸟兽不可与同群 238

鸟排虚而飞,兽跖实而走 238

令行禁止 238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238

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 239

令顺民心,则威令行 239

令如斧? 239

令不行,禁则不止 239

令不可轻,势不可逆 239

令于人之所能为,则令行 240

包装伤友 240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40

刍荛虽微陋,先圣亦咨询 240

犯上作乱 241

犯流矢蹈白刃,加之以冻饿 241

饥寒之患 241

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 241

饥岁之春,幼弟不饷 241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24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优其忧 242

乐之中和 242

乐其君,而轻为之死 242

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 242

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 243

乐者,所以救优也 243

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 243

乐亡乎富贵,而在于德和 243

乐正与为正,乐治与为治 244

乐之以验其僻,哀之以验其人 244

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 244

主者民之唱也 244

主视民如土,则民不为用 244

主有忧则不忧,有难则不死 224

主明而国治 245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245

立功之人,简于行而谨于时 245

立身则从佣俗 245

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 245

立意创新 246

市井之臣,草莽之臣 246

市朝以一其求,农商工师各得所欲 246

宁穷饥居于陋巷,安能变己而从俗化 246

宁信度,无自信 246

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 247

议不在己者易称,从旁议者易是 247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247

兰子献技 247

必同法令,所以一心 248

必隐必微,必积必搏 248

必中理然后动,当义然后举 248

必攻不守,兵之急者 248

必胜之术,在于机 249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249

必知强之数,然后能强 249

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 249

必知胜之理,然后能胜 249

必诺之言,不足信 250

必得之事,不足赖 250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250

礼崩乐坏 250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 250

礼之敬文 250

礼乐法而不说 251

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 251

礼义者,治之始也 251

礼者,治辨之极也 251

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 251

礼者,养也 252

礼有三本 252

礼者,人道之极也 252

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252

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 252

礼者,所以救淫也 252

礼丰义重,平安之基立 252

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 253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253

礼士莫高乎节欲,欲节则令行 253

礼乐匡正 253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254

民无信不立 25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54

民之憔悴于虐政 25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54

民事不可缓也 254

民有余即让,不足则争 254

民迫其难,则求其便 255

民者国之本也 255

民惠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255

民无不为本 255

民至贱而不可简 255

民者,万世之本也 256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56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256

民无欺绐,世乃平安 256

民无常处,见利之聚 256

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 257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25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57

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余 257

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257

民乱反之政,政乱反之身,身正而天下定 258

民力竭,则令不行 258

民者,固服于势 258

民贫则难治 258

民富,则易治 259

民不怨,则不乱 259

民之所利,立之 259

民不偷营则多力 259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259

发愤忘食,乐而忘优,不知 259

老之将至 259

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 260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260

圣人者不能生时,时至而弗失也 260

圣亡乎治人,而在于乐道 260

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260

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 261

圣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其类 261

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261

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 261

圣王之分,荣辱是也 261

圣人有金城 261

圣人之好学也,且死不休 262

圣人生于疾学 262

圣人必先适欲 262

圣人异涂同归 262

圣人于物无不材 263

圣人之所贵唯时 263

圣人以爱利民为心 263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63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264

圣王治其身而天下治 264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64

圣人制万物以全其天 264

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 264

圣王之养性,节乎性也 265

圣人求之于己,不以责下 265

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 265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6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66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 266

圣人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 266

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 266

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 267

圣人行德乎己,而四荒咸饬乎仁 267

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 267

圣人恃道化不恃智巧 267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67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 268

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268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268

龙变无常,能幽能章 268

六画 268

刑一人而天下服 268

刑人之本,禁暴恶恶 269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269

刑名从商 269

刑过无小,宥过无大 269

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269

刑过,不避大臣 270

刑罚不颇,则下无怨心 270

刑罚繁,而意不恐 270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 270

吉凶祸福,与民共之 270

动莫急于时,用莫利于人 271

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271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 271

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 271

动作当务,与时周旋 271

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272

耳不能两听而聪 272

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 272

耳贵聪 272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272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73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273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273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273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273

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 273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274

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 274

地利胜天时,巧举胜地利 274

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 274

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 274

地势者,兵之助 274

地大国富,民众兵强 275

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 275

地辟举,则民留处 27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275

幼,以及人之幼 275

老子有见于拙,无见于信 275

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 275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276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76

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 276

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 276

权均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 276

权重者必谨于事,令行者必谨于言 27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77

扬其德美,立其功烈而传之久远 277

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 277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77

执民之命,不得以快志为故 278

执齐则不壹 278

执法者国之辔衔,刑罚者国之维楫 278

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其惟孝也 278

执政三本 278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279

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 279

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物之初 279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279

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 279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280

邪不干正 280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 280

匠石运斤 280

列子学射 280

列子为射 280

死之与生一体也 281

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 281

死者,不可以复生 281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81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282

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282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282

百将一心,三军同力 282

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 282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 283

百姓怨而海内叛 283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283

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 283

百姓安而阴阳和,阴阳和则万物育 284

百人一心,则能陷千人之阵 284

百匿伤上威 284

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 284

百金不刑 284

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85

至道无为 285

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285

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285

至味不谦,至言不文 286

至贵不待爵,至富不待财 286

至尊之寿轻百年 286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 286

至公之情不行,而任私之意不违 286

至治之务,在于正名 287

至人不留行焉 287

至人之用心若镜,故能胜物而不伤 287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87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287

在邦无德,在家无怨 288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288

在身者不知,何远之所能怀 288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288

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288

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288

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288

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289

存亡之道成败之事,一起于善行 289

存亡之本,在于明选 289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289

吏不贪,民安静 290

吏不奉法以存抚,各以其权 290

充其嗜欲 290

夸父逐日 290

有教无类 29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91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291

有若无,实若虚 291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291

有道得天下得民心,失道失民心失天下 291

有诸内,必形诸外 291

有过则改 292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292

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 292

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 292

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 292

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 292

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 293

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293

有勇非以持是则谓之贼 293

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 293

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293

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 293

有真人然后有真知 294

有所于达,达则嗜欲之心外矣 294

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294

有贤圣之名者,必遭乱世之患也 294

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294

有余犹不足 295

有气则实,实则勇 295

有文事,必有武备 295

有道之士勤以待时 29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296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6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296

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厚之而可 296

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始 297

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 297

有慎之而反害之,不达乎性命之情 297

有尧明之君而无舜禹之佐,则纯德不流 297

有文武之规矩,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 298

有勇有力而取义 298

有名有实,是物之居 298

有罪必诛 298

有功必赏 298

有德之君,以乐乐人 299

有道者,处之 299

有艺而无胆者,临敌忘其技 299

有高人之行,固见负于世 299

有力而无胆者,临敌心先怯 299

有独知之虑者,必先骜于民 299

有文事必有武备 300

有道之国,危言危行 300

有奇无正,虽锐无恃 300

有叛者怀之 300

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 300

达于道者,反于清静 301

达若天地,行生后世 301

达视远见,洞听潜闻 301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301

达之人于无疵 30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02

过犹不及 302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302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2

成人之美 30

成乎诈,其成毁 30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30

成天地之功者,未尝不蕃昌 30

成功立事,必顺于礼义 303

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304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304

吐故纳新,因气以长气 304

刚、毅、木、讷 304

刚者折,柔者卷 305

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 305

刚柔相济 305

因民而虑,天下为斗 305

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305

因则功,专则拙 306

因人之力以自为力 306

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306

因酒任职 306

因能授职,各取所长 307

因时顺势,能者之事 307

因人之力以决胜 307

因粮于敌,是变客为主 307

同流合污 307

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308

同变化,则明不眩矣 308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308

同谋而离,殆 308

曲则全,枉则直 308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309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309

师旅有制,刑法有等 309

师之教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309

师出以律,失律则凶 309

当仁不让 310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10

当务之急 310

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辩 310

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 310

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 310

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之害 311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311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