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勤建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08151598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精选了陈勤建教授十多年来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对非遗保护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针对某一特定非遗项目保护的深入研究;既有对非遗保护方法的精辟缕析,也有对某一非遗项目保护的具体策划。兼具理论价值与实际运用的双重价值,是一本在非遗研究方面有理论深度和实际指导意义的著作。

上篇 理论研究 3

寻找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

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 14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4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生活中活态保护传承——再论现实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关系 33

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文字文化保护 43

定位分层、核心传承、创意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若干思考 53

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 66

共荣:古今城市文化的繁盛之路 78

古村落(镇)原住民生活流的可持续发展——古村落(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 81

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94

略论国家名录民间传说的风物保护 98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05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12

中华元素和百姓生活 125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中华智慧 132

中国过年日子的历史轨迹——兼论《豳风·七月》折射的春节法定节假日的历史传承 143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 150

民俗学者与当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69

中篇 实践探索 177

保护、利用、创意、重构——上海市大都市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77

孕育现代化和活态遗产和谐共荣的生活世界——以上海为例的城市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思考 188

苏州河生态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199

“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 205

蚕桑民俗:中国人特有的地方性知识智慧——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大会总结 215

略论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226

端午节俗的生态情缘及其精神魂脉 234

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47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 254

古傩与旅游文化刍议 272

构建有地域文化业态特色的诗意小镇 284

下篇 个案研究 297

当代语境下庙会文化空间整体保护及重构——以上海龙华庙会及宁波梁祝庙会等为研究对象 297

现有乡村戏剧生存空间功能探析——以中国浙江象山东门岛及泰顺地域为例 308

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的互动联系——以黄道婆、王元暐地方神灵为例 320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 332

都市更新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上海川沙古镇为例 342

关注地域民俗圈非遗项目的联动综合保护——以苏浙沪吴歌非遗项目为例 354

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的策划构想为例 358

民俗记忆:新型城镇化进程文化遗产承续的重要路径——以浦东三林镇《三林民俗》记录、保护为例 368

黄道婆精神对当今社区教育的启示——开掘社区教育中民俗传承的传统范式 374

对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文化保护开发的思考与对策 379

双重的遗产 立体的保护——关于名人故宅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点思考 389

构建具有原住民神韵的诗意家居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