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研究述要 1
摄要概谈 2
一、为利他方便而学 2
二、暂舍他法专治此门 2
三、入此门已亦可旁及 2
四、为坚固净业而学 2
五、以识为食 3
六、以方便为究竟 3
七、广摄眷属共学 3
八、以此为基可徧读外书 4
九、明深入顯出之义 4
十、文学与唯识互为增上 4
十一、应物时皆入唯识观 5
十二、日用间常行实验法 5
十三、经论先但熟读后方求解 5
十四、应持诵之经论 6
据论示例 6
一、寄问标旨 6
二、颂答识变 7
三、标三能变 8
四、广辨能变 8
五、解释疑难 9
六、略辩行果 13
八识概论 18
一、心识名义 18
二、相宗得名 19
三、唯识宗旨 19
四、成立中道 19
五、空有妙用 20
六、轮迴决有 20
七、诸识建立 22
八、识之现起 24
九、识之证有 25
十、识之所依 26
十一、识之所缘 28
十二、界之成立 29
东方心理学阐真 31
唯识实验学 49
唯识易简 69
唯识三十颂正文 69
唯识三十颂易解 75
百法明门论简义 99
佛学讲演集 112
第一节 佛学基礎 112
第二节 三宝之解释 113
第三节 三藏大小乘及十宗之来由 115
第四节 唯识之界说 119
第五节 十八界及种子 120
第六节 第八识及第七识之说明 123
第七节 八识约分为意识之义 124
第八节 识变及四分 126
第九节 识体及其作用 128
第十节 藏识之三藏及三相 129
第十一节 种现之熏习 131
第十二节 因果之定律 132
第十三节 相为识变及识所变缘之解释 133
第十四节 识变及其所缘 135
第十五节 识之境及量 136
第十六节 心王心所 138
第十七节 三种自性 140
跋 141
附录:唐大圆居士答问净土宗属空派义函(去函附) 142
唯识的科学方法 144
第一篇 叙论 144
第二篇 本论 147
第一章 广明唯识境 147
第二章 明唯识行 176
第三章 明唯识果 180
第三篇 结论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