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年票据一朝立法 1
第一节 我国传统票据的千年沿革 1
一 从唐飞钱到宋交子 2
二 明清早期会票的发展与不足 7
三 票号会票的盛行与没落 19
四 钱庄票据的兴衰 25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票据法草案——“志田案”评析 37
一 “志田案”的立法背景 37
二 “志田案”的内容及其评价 41
第二章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 48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 48
一 会通中外的思想与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 49
二 民国初期民商事习惯调查的继续展开 54
第二节 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与介绍 59
一 官方调查报告的整理与介绍 60
二 民间调查报告的整理与介绍 82
三 传统票据习惯的特点 106
第三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本土化的推动 110
一 传统民事习惯与近代民事立法的本土化 110
二 传统商事习惯与近代商事立法的本土化 113
第三章 民初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 117
第一节 票据立法的内在需求与政治功利性 118
一 经济发展与票据立法的内在需求 118
二 收回治外法权的期盼 120
三 重商思潮的影响与维护商权的需要 121
第二节 “共同案”的本土化尝试 123
一 “共同案”对“志田案”的全面修正 124
二 “共同案”的移植与本土化 138
第三节 “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冲突 154
一 “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分歧 154
二 王凤瀛和李炘对“爱氏案”的质疑 161
第四节 从“三草”到“五草”的调和与完善 172
一 “三草”对“共同案”和“爱氏案”的调和 173
二 “四草”和“五草”对“共同案”的继承和完善 183
第四章 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以票据法为典型 192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法制困境 192
一 立法机关的频繁变化 193
二 商事立法的长期搁置 196
三 司法体制的缺陷与法源的不足 199
第二节 司法实践对民初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202
一 大理院判解要旨与商法本土化 203
二 地方各级审判厅的司法实践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231
第三节 商事公断对民初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240
一 商会裁判权与商事公断处的沿革 240
二 商事公断中传统习惯与其他商事规则的融合 243
第五章 民初商法本土化的反思 251
第一节 如何对待传统商事习惯 251
一 传统商事习惯及其近代演变 251
二 民初商法本土化对待习惯的态度及其反思 254
第二节 如何发挥商会的作用 257
一 商会对民初商事立法的积极参与 258
二 商会对民初司法实践的重要影响 260
三 可资借鉴之处 267
第三节 如何看待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 270
一 民初判例要旨的性质分析 270
二 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及其反思 273
结语 277
附录点校说明 280
附录一 前清宪政编查馆票据法草案(志田案) 281
附录二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一次草案(共同案) 299
附录三 商法法典草案票据法编(爱氏案) 350
附录四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三次草案 367
附录五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四次草案 386
附录六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五次草案 401
参考文献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