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宏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40471458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当今植物学科发展水平的高度,以分子细胞生物学内容充实传统的植物学,系统介绍植物科学的全貌,将植物细胞、结构、生理、遗传、系统演化、植物多样性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有机融汇结合。注意从现象和实验推导事物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全面、综合地了解植物科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全书分为14章,内容涉及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多样性,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本书突出植物学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综合性,突出植物代表性类群的西南地区特色,插图精致,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的植物生物学和植物学教材,也可供研究生、中学生物学教师和其他生物学工作者参考。

绪论 1

一、植物与生物分界 2

二、植物科学的发展历史 2

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四、植物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分支学科 4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7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8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8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8

第二节 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15

一、细胞分裂 15

二、细胞分化 17

三、细胞死亡 18

第三节 植物组织 18

一、分生组织 19

二、成熟组织 20

第二章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29

第一节 根 30

一、根的形态 30

二、根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 30

三、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36

四、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40

第二节 茎 42

一、茎的基本形态 42

二、茎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45

三、茎的解剖结构 47

四、茎的变态 54

五、植物体内水分和溶质的运输 55

六、同化物运输 57

第三节 叶 63

一、叶的形态 63

二、叶的发生和结构 66

三、光合作用 71

四、蒸腾作用 77

五、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 80

六、叶的变态 82

七、叶的衰老与脱落 83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85

一、茎与叶维管组织的联系 85

二、茎与根维管组织的联系 85

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 89

第一节 植物繁殖的类型 90

一、营养繁殖 90

二、无性生殖 90

三、有性生殖 90

第二节 花的形态 91

一、花的一般形态 91

二、禾本科植物的花 94

三、花序 94

第三节 花的发生与演化 96

一、花的发生 96

二、花的演化 96

第四节 成花调节 97

一、低温与成花 98

二、光周期与成花 99

第五节 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 101

一、花药的发育 102

二、单核花粉粒的发生 103

三、花粉粒的发育与成熟 104

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105

第六节 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105

一、胚珠的发育 105

二、胚囊的发育 106

第七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108

一、开花 108

二、传粉 109

三、受精 111

第八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113

一、种子的发育 113

二、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117

第九节 果实的发育与基本类型 119

一、果实的发育 119

二、果实的基本类型 120

第十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 121

第四章 植物激素 125

第一节 生长素 126

一、生长素的发现与鉴定 126

二、生长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127

三、生长素的运输 127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28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129

六、生长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129

第二节 赤霉素 130

一、赤霉素的发现 130

二、赤霉素的结构 130

三、赤霉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131

四、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131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 132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132

二、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学功能 132

三、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133

第四节 乙烯 134

一、乙烯的分布、结构与代谢 134

二、乙烯的信号转导途径 135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135

第五节 脱落酸 136

一、ABA的生物学功能 136

二、ABA的信号转导途径 137

第六节 油菜素甾醇 138

一、油菜素甾醇的发现 138

二、油菜素甾醇的结构及分布 138

三、油菜素甾醇的生理效应 138

四、油菜素甾醇的信号转导途径 140

第七节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41

一、激素互作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41

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互作对茎尖分生组织的调控 143

三、脱落酸和赤霉素互作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143

四、激素平衡与植物的胁迫耐受性 145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47

第一节 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48

一、种子萌发的概念 148

二、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48

第二节 光形态建成 149

一、光受体 149

二、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152

第三节 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153

一、温度 153

二、水分 154

三、空气 154

四、机械刺激 154

五、生物因子 154

第四节 植株生长的周期性 156

一、昼夜周期性 156

二、季节周期性 157

三、生物钟 157

第五节 植物的运动 158

一、向性运动 158

二、感性运动 161

第六章 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 163

第一节 植物多样性 164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164

二、植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165

第二节 植物分类 167

一、植物的分类方法 167

二、植物分类单位和命名 168

三、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 169

四、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分门 170

第七章 藻类植物(Algae) 173

第一节 原核藻类 174

一、蓝藻门(Cyanophyta) 174

二、原绿藻门(Prochlorophyta) 176

三、原核藻类的起源和演化 176

四、原核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177

第二节 真核藻类 177

一、真核藻类的主要特征 178

二、真核藻类的生态习性及分布 180

三、真核藻类的分类 180

四、真核藻类的起源和演化 188

五、真核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189

第八章 地衣(Lichens) 193

一、地衣的主要特征 194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194

三、地衣的繁殖 195

四、地衣的生态习性和主要类群 195

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196

第九章 苔藓植物(Bryophyte) 197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概述 198

一、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98

二、生态习性与分布 199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 199

一、苔纲的代表植物——地钱 199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葫芦藓 201

三、角苔纲的代表植物——角苔属 202

四、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203

第三节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03

一、苔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3

二、苔藓的经济价值 204

第十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205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06

一、孢子体 206

二、配子体 208

三、生活史 208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209

一、石松亚门的代表植物——石松属和卷柏属 209

二、松叶蕨亚门的代表植物——松叶蕨 210

三、水韭亚门的代表植物——水韭属 211

四、楔叶亚门的代表植物——问荆 211

五、真蕨亚门的代表植物——蕨 212

六、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及演化 213

第三节 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214

一、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14

二、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215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217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18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220

一、孢子体 220

二、配子体 221

三、传粉与受精 222

四、胚胎发育和种子 222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223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224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225

三、松杉纲(Coniferopsida) 225

四、买麻藤纲(Gnetopsida) 229

五、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231

第四节 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232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233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34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依据 235

一、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235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 236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237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类群简介 238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239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251

三、被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256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257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257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和分类系统 259

第十三章 植物与环境 263

第一节 环境的基本概念 264

一、生物圈的环境 264

二、人工环境 265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265

第二节 植物与几种生态因子的关系 266

一、植物对光因子的生态适应 266

二、植物对温度因子的生态适应 267

三、植物对水因子的生态适应 267

四、植物对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应 269

五、植物对生物因子的生态适应 269

第三节 植物的种群生态 271

一、种群的年龄结构 271

二、种群的分布格局 272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272

四、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272

第四节 植物的群落生态 273

一、植物群落的结构 273

二、植物群落的演替 274

第五节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76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276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276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77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77

五、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79

索引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