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1
1.1 红山文化遗址考古 2
1.2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5
1.3 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开发区 8
1.4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 10
2 红山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15
2.1 红山文化旅游文献获取与筛选 15
2.2 红山文化旅游文献描述性统计分析 18
2.3 小结 23
3 研究设计 25
3.1 研究内容 25
3.2 实地调研 30
3.3 数据审核 34
3.4 数据准备 36
3.5 分析方法 40
3.6 小结 43
4 频数分析 44
4.1 人文统计特征 44
4.2 红山文化旅游意向 52
4.3 小结 57
5 红山文化旅游参加意愿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59
5.1 大学生性别 60
5.2 大学生年龄 61
5.3 大学生年级 63
5.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64
5.5 大学生专业科类 65
5.6 大学生月支出 67
5.7 卡方检验 69
5.8 小结 70
6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倾向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72
6.1 大学生性别 73
6.2 大学生年龄 74
6.3 大学生年级 77
6.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79
6.5 大学生专业科类 80
6.6 大学生月支出 83
6.7 小结 85
7 牛河梁红山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旅游倾向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88
7.1 大学生性别 89
7.2 大学生年龄 90
7.3 大学生年级 93
7.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95
7.5 大学生专业科类 96
7.6 大学生月支出 99
7.7 小结 101
8 牛河梁舞台剧《问天》好奇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104
8.1 大学生性别 105
8.2 大学生年龄 106
8.3 大学生年级 108
8.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109
8.5 大学生专业科类 111
8.6 大学生月支出 112
8.7 卡方检验 114
8.8 小结 115
9 牛河梁红山文化民俗村项目旅游倾向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117
9.1 大学生性别 118
9.2 大学生年龄 119
9.3 大学生年级 122
9.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124
9.5 大学生专业科类 125
9.6 大学生月支出 128
9.7 小结 130
10 牛河梁文化产品旅游倾向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133
10.1 大学生性别 134
10.2 大学生年龄 135
10.3 大学生年级 137
10.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139
10.5 大学生专业科类 140
10.6 大学生月支出 142
10.7 小结 144
11 牛河梁拓展建设项目旅游倾向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147
11.1 大学生性别 148
11.2 大学生年龄 149
11.3 大学生年级 152
11.4 大学生是否来自协同创新单位 154
11.5 大学生专业科类 156
11.6 大学生月支出 159
11.7 小结 162
12 牛河梁红山文化旅游倾向与红山文化旅游参加意愿的交叉列联表 165
12.1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旅游倾向 166
12.2 牛河梁红山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的旅游倾向 169
12.3 牛河梁舞台剧《问天》的好奇程度 171
12.4 牛河梁红山文化民俗村项目的旅游倾向 174
12.5 牛河梁文化产品的旅游倾向 177
12.6 牛河梁拓展建设项目的旅游倾向 179
12.7 小结 182
13 结论与展望 184
13.1 研究结论 184
13.2 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189
13.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92
参考文献 196
附录 204
附录1:红山文化旅游研究文献汇总表 204
附录2:大学生对红山文化的旅游意向调研问卷(讨论稿20160418) 208
附录3:大学生对红山文化的旅游意向调研信息汇总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212
附录4:大学生对红山文化的旅游意向调研问卷(定稿20160510) 213
附录5:大学生对红山文化的旅游意向调研编码问卷(定稿20160523) 217
附录6:大学生对红山文化的旅游意向调研问卷编码表(定稿20160525) 222
附录7:大学生对红山文化的旅游意向调研对象信息汇总表(辽宁师范大学第2~4次调研) 224
附录8:辽宁师范大学各学院招生计划汇总表(2013—2015年)(按学院和专业) 229
附录9:辽宁师范大学各学院招生计划汇总表(2013—2015年)(按专业和专业科类) 232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