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3
第一章 病因临证发挥 3
第一节 外感六淫 3
一、风者,百病之长也 3
二、风者,善行而数变 5
三、风胜则动 7
四、因于湿首如裹 8
五、湿胜则濡泻 10
六、寒则筋挛 14
七、寒则气收 16
八、炅则气泄 16
九、热胜则肿 18
十、因于暑 21
第二节 情志内伤 23
一、恐伤肾 23
二、恐则气下 25
三、惊则气乱 27
四、思伤脾 30
五、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33
六、忿怒伤肝 35
七、大怒则形气绝 38
八、暴怒伤阴 39
九、喜笑不休 40
十、悲伤肺 41
第三节 饮食劳倦所伤 43
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43
二、肥者令人内热 44
三、劳则气耗 45
四、壮火食气 46
第二章 藏象临证发挥 48
第一节 心 48
一、舌者心之官也 48
二、心之液为汗 49
第二节 肝胆 51
一、肝为罢极之本 51
二、肝藏魂 52
三、肝气通于目 55
四、肝主筋 57
五、胆胀 58
第三节 脾胃 60
一、脾之华在唇四白 60
二、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62
三、浊气在上,则生?胀 63
四、脾主肌肉四肢 64
五、脾主涎 65
六、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68
七、脾气散精 70
第四节 肺 73
一、肺藏魄 73
二、肺主皮毛 74
第五节 肾 75
一、肾主水藏精 75
二、肾主耳 79
三、肾主骨 80
四、肾在色为黑 82
第三章 经脉临证发挥 84
第一节 足阳明胃经 84
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 84
二、阳明主肌肉 85
三、面热者,足阳明病 86
四、二阳之病发心脾 88
第二节 足厥阴肝经 93
第三节 足少阴肾经 95
第四节 手少阴心经 97
第五节 奇经八脉 98
第六节 胃之大络 101
第四章 病机临证发挥 104
第一节 百病生于气 104
第二节 阴阳失调 108
一、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 108
二、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10
三、阳气者,若天与日 112
第三节 病机十九条 113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13
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18
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22
四、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126
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127
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28
七、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129
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131
九、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133
十、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35
十一、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37
十二、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39
十三、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41
第四节 治病必求于本 142
第五章 诊法临证发挥 147
第一节 望诊 147
第二节 切诊 152
第六章 治则治法临证发挥 163
一、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163
二、寒因寒用 164
三、热因热用 166
四、塞因塞用 167
五、通因通用 171
六、惊者平之 174
七、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175
八、气虚宜掣引之 178
九、其高者,因而越之 180
十、因其轻而扬之 181
十一、其下者,引而竭之 182
十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183
十三、木郁则达之 184
十四、土得木则达 187
十五、治有标本缓急 188
十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193
十七、热淫所胜,平以咸寒 196
十八、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197
十九、有故无殒,亦无殒 199
第七章 内经十三方临床运用 201
第一节 生铁落饮 201
第二节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 204
第三节 半夏秫米汤 207
第四节 兰草汤 211
下编 215
第一章 咳喘 215
一、外内合邪,因而客之 215
二、感于寒则受病 218
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21
四、肺咳 222
五、肾咳 222
六、脾咳 225
第二章 痛证 229
一、不通则痛 229
二、不荣则痛 234
第三章 风证 238
第四章 厥证 250
第五章 痹证 259
第六章 痿证 269
第七章 水病 278
第八章 呕吐 285
第九章 癫狂 289
第十章 癥瘕积聚 293
第十一章 血证 299
第十二章 疟疾 303
第十三章 大便异常 309
一、春伤于风,夏生飨泄 309
二、湿胜则濡泄 312
三、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313
四、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314
五、大肠者,传导之官 315
六、肠澼 316
第十四章 虚损 320
第十五章 小便异常 325
第十六章 惊悸怔忡不寐 330
第十七章 痈疽 341
第十八章 妇人病 346